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学前教育教师试题 >> 内容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卫生学》章节知识要点【07】(4)

时间:2011-7-29 9:59:37 点击:

  核心提示:【第三章 幼儿心理卫生与问题】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概述 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认识的日渐完善以及对健康关心程度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要保证人的心理健康,就要讲究心理卫生。重视和讲究幼儿的心理卫生,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
(六)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并无器质性损伤或病变,只是由于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在言语交往上选择性的保持缄默不语状态。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患选择性缄默症的幼儿,通常在人多的场合或面对陌生人时,长时间地保持沉默不语,只是在亲人面前才开口说话。选择性缄默症多发生于三岁以上的幼儿。在幼儿选择性缄默症患者中,通常女幼儿多于男幼儿,而且,多见于较敏感、胆小、羞怯、体弱的幼儿。

幼儿选择性缄默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

幼儿选择性缄默症的矫治:

消除引起幼儿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和活动。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积极鼓励幼儿参加到各种游戏活动中去。成人不要过多地注意幼儿的表现,更不要批评、训斥或逼迫幼儿说话,否则,会使幼儿的紧张心理加剧,甚至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这更不利于矫治。对于选择性缄默症较严重的幼儿,可以请儿童精神科医生帮助治疗。

(七)多动症

多动症是多动综合症的简称,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患。多动症,是指以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症。

多动症一般在幼儿3岁左右就会起病。在患多动症的幼儿中,通常男幼儿多于女幼儿。

幼儿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1.活动过多、动个不停、不能静坐、常干扰别人的活动、活动无目标。

2.动作笨拙、精细动作的能力较差。

3.注意力不易集中、易转移、做事常常有始无终。

4.易发脾气、易兴奋激动、情绪易波动。

5.有冲动行为和攻击行为、行为易变、对小动物无辜残忍。

6.难于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等。

以上这些表现,并非每个多动症患者都具备,而且,其表现的程度也并非完全一样。

幼儿多动症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很复杂,一般认为,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遗传因素、脑损伤、代谢障碍、铅中毒以及不良的教育方式等。

多动症的症状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但是,由于幼儿多动症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会引起成人对他们的不断干预,这些都将对他们心理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及早地进行矫治。

对于多动症的幼儿,成人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和指导,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帮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生活、鼓励他们多参加小组和集体的活动、引导他们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加强其动作的练习。通过这些,可以对他们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其它的治疗方法,如行为治疗等。

(八)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意想伤害他人身体或心理的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通常表现为:当受到挫折时,采取打人、踢人、咬人、扔东西、夺取别人东西等类似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紧张的情绪,以引起与别人的对立和争斗。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见于男幼儿。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家庭教育不当。如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造成幼儿任性、霸道家长怕幼儿吃亏,告诉幼儿 "别人要是打你,你就打他",这种错误的引导会使幼儿从 以牙还牙",逐渐发展到欺负弱小家长经常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幼儿,为幼儿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2.疏泄情绪、保护自己。当幼儿受到挫折时,由于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或社会交往的经验,为了解除心理的紧张或维护自己的自尊,便采取攻击他人的行为来疏泄自己的情绪或保护自己。

3.模仿。幼儿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如果在他生活的环境中经常有攻击性行为出现,或所看的电视中常有暴力行为镜头,他就会去模仿、学习。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成人应尽早给予矫正,否则,会使幼儿出现社会适应性的困难,更会影响到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为此,家长应该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能简单和粗暴地对待幼儿,应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宁静、详和的生活环境。托幼园所也应该调整好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对待挫折等。对于攻击性行为较严重的幼儿,可以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成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和教育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帮助和促使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九)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是指将手指放人口中进行吮吸的习惯性行为。

对于较小的婴儿来说,吮吸手指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也属正常现象,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到了两岁以后,这一行为会逐渐地自行消失。但如果在幼儿期仍保留着吮吸手指的习惯,则应该视为一种心理问题。

吮吸手指会给幼儿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会引起同伴的嘲笑,致使幼儿产生胆怯、紧张、自卑等会将手指上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口腔带人体内,引起肠炎、肠道寄生虫病等会使手指肿胀、脱皮、发炎、甚至变形等会引起下颌部发育不良,导致牙齿排列不整,影响面部的美观。

引起幼儿吮吸手指的主要原因有:

1.喂养方式不当。婴儿期由于种种原因,在对婴儿进行喂养的过程中,没有能满足婴儿吮吸的需要和欲望,致使婴儿以吮吸手指的方式来抑制饥饿或满足吮吸的需要,以后逐渐形成了习惯。

2.由于缺乏环境刺激,或缺乏成人的爱抚和关心,尤其是缺乏母爱,很容易导致幼儿从小就以吮吸手指来自我娱乐或自我安慰。

3.心理处于紧张状态。常处于父母争吵、家长的态度过于严厉等不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当他的心理处于紧张状态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吮吸手指的行为。

幼儿吮吸手指的预防与矫治:

改变不正确的喂养方式,不要让幼儿感到饥饿,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多给予幼儿关心以及爱的满足,尤其是母爱,使幼儿在心理上能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给予幼儿丰富的环境刺激,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各种活动中去,分散和淡化幼儿对吮吸手指的注意和依恋。不要嘲笑幼儿,更不要恐吓幼儿或强行制止幼儿吮吸手指的行为,"以免引起幼儿心理

上的紧张,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或自卑感等。

(十)咬指甲

咬指甲,是指经常控制不住地表现出用牙齿咬去手指甲的行为。

幼儿咬指甲这一行为多发生在3岁以上。咬指甲表现较严重的幼儿,会将十个手指的指甲都咬得很短,有的甚至会把指甲上的甲床咬出血来。还有的幼儿不仅咬手指甲,而且,还咬手指上的各个小关节、衣服袖子或其它物

幼儿咬指甲的行为,主要是与幼儿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关,因而,其行为多半发生在幼儿情绪紧张、焦虑不安的时候,如受到成人批评、训斥等,这是幼儿内心处于紧张状态的一种表现。幼儿咬指甲的行为一旦形成了习惯,即使不处于紧张状态,他也会经常地表现出这一行为,有的人甚至终生难改。

幼儿咬指甲的预防与矫治:

消除引起幼儿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帮助幼儿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成人通过多关心幼儿,多引导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使幼儿能摆脱紧张情绪,轻松而又愉快地生活和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剪指甲等。对于咬指甲较严重的幼儿,可以采取行为治疗的方法。

(十一)习惯性阴部磨擦

习惯性阴部磨擦,是指用手抚弄自己的性器官,或用其它的方式磨擦阴部的习惯性行为。幼儿习惯性阴部磨擦这二行为,最早可以发生在1岁左右,通常男幼儿比女幼儿多。

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幼儿入睡之前或刚醒来之时,有时,幼儿也会不分场合地进行。除了抚弄自己的性器官以外,有的幼儿还喜欢将两条腿摆放成交叉状,然后两腿上下进行磨擦,或者是骑坐在某一物体上,通过活动身体,以使阴部能受到磨擦。幼儿在抚弄或磨擦自己的性器官时,常常会伴有面红、眼神凝视、表情紧张等不自然的现象,有的还会出现气喘、出汗等生

理性反应。幼儿的这种行为很少伴有性幻想,只是一种单纯性的抚弄或磨擦性器官的行为。

幼儿偶尔抚摸或玩弄自己的性器官,这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成人不必大惊小怪,但如果幼儿经常去抚摸或玩弄性器官,则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幼儿习惯性阴部磨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躯体的局部不适。如由于外阴部位出现湿疹或患包茎、烧虫病等引起的阴部瘙痒,促使幼儿用手去磨擦阴部,以达到止痒的目的,经常这样便形成了习惯。

2.由于偶尔抚弄性器官后感到舒服,或是觉得性器官很好玩,于是就经常抚弄,逐渐形成习惯。

3.心理紧张。由于幼儿精神紧张、情绪不安,便以抚弄自己的性器官来作为安慰自己、消除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

幼儿习惯性阴部磨擦的预防与矫治: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经常给幼儿清洗外阴,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和干燥。这样,也能及时观察到幼儿的外阴部位是否有异常或疾病,如果有,应该及时地加以治疗。帮助幼儿养成上床后就人睡、醒来后就起床的良好习惯,不要让幼儿躺在床上自由地玩。给幼儿穿的裤子不要过紧过小,以免引起幼儿的不适感觉。幼儿在睡觉时,可以让幼儿穿上较长的上衣,使幼儿不能用手直接触及到性器官。

幼儿抚弄性器官本属无知,成人不要对其进行训斥或责骂,否则,不但不会使幼儿减少这种行为的次数,反而会使幼儿对这种行为产生罪恶感或神秘感、好奇感,其结果反而会强化幼儿的这种行为。成人应该表现出对幼儿的这种行为不太关注,同时,以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方式,来使幼儿放弃这种行为,例如跟幼儿说话、给幼儿玩具玩、吸引幼儿去参加其它的活动等。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