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教育基础教师试题 >> 内容

2013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9)

时间:2012-11-24 15:14:42 点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第1题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第2题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

A.记忆容量大

B.动机强烈

C.智力水平高

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专家型教师由于从教时间长,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已经归纳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无论在专业知识储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他们较新手型教师都有很大的优势。

第3题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教师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表达能力

D.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教师的特殊能力包括: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以及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第4题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而体现的一种坚持精神,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才能把道德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第5题 “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认知结构说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心理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心理官能(指记忆、思维等一般心理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而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这种说法与皮亚杰的观点相似。

第6题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题干所述,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属于场依存型。

第7题 (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它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第8题小组讨论、协商、会谈等属于(  )。

A.正式交往

B.非正式交往

C.单向交往

D.双向交往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双向交往是指交往双方既发送信息,又接收信息,在交往过程中可以随时掌握反馈的沟通形式。

第9题学生在记忆数列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  )的影响。

A.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原有的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的指导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心向与定势常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前面问题的解决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定势也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表现为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题干中学生记忆无意义音节的过程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由此可知这是心向与定势的积极影响。

第10题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曾说:“我正在试图将人类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一致起来。”

第11题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第12题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第13题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包括(  )。

A.教师的道德素质

B.教师的知识素质

C.教师的能力素质

D.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答案】

A,B,C

试题解析: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的知识素质、教师的能力素质。

第14题性格的个别差异体现在(  )。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特征差异

D.类型差异

【参考答案】

C,D

试题解析: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第15题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手段

【参考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第16题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属于内发论?(  )

A.孟子

B.弗洛伊德

C.洛克

D.格塞尔

【参考答案】

A,B,D

试题解析: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这些都是内发论的思想。洛克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思想。

第17题下列(  )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C.知觉的情境

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参考答案】

A,D

试题解析:

认知者本身的特点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这些都是主观因素;逻辑推理也属于人的主观活动。因此本题选AD。

第18题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朱熹

【参考答案】

A,B,C

试题解析: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

第19题皮肤觉主要包括(  )。

A.触觉

B.压觉

C.温度觉

D.痛觉

【参考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皮肤觉是对于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主要包括触觉、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等。

第20题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  )。

A.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B.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

【参考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随时记录、利用现代手段、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第21题 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

第22题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第23题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略。

第24题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第25题 班主任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班主任是学校中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第26题课程评价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第27题负迁移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

第28题道德信念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道德信念就是人们通过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了解,在自身强烈的道德情感驱动下,对履行某种社会道德义务产生的强烈的责任感。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第29题班集体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第30题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的制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四种关系类型中,有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另两种类型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则不一致。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据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会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第31题简述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以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第32题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改变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整合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使课程实施过程更加生动、合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调整课程评价方式。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33题简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评价要求。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评价要求有: (1)要将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并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2)将教师的自我评价、同行相互评价、领导小组综合评价相结合。 (3)实施全员评价、全面评价和全体参与。 (4)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第34题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六、论述题第35题 如何理解学生既是教育过程的客体,也是认识的主体?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首先,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学生通过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在教师的影响下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者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开展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因此,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认识的主体或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第36题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以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七、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每题11分)第37题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问题: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的努力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没有把学生看做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发现了王林的这种错误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与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指明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