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学前教育教师试题 >> 内容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卫生学》章节知识要点【07】(1)

时间:2011-7-29 9:59:37 点击:

  核心提示:【第三章 幼儿心理卫生与问题】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概述 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认识的日渐完善以及对健康关心程度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要保证人的心理健康,就要讲究心理卫生。重视和讲究幼儿的心理卫生,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

【第三章 幼儿心理卫生与问题】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概述

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认识的日渐完善以及对健康关心程度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要保证人的心理健康,就要讲究心理卫生。重视和讲究幼儿的心理卫生,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幼儿心理卫生的意义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指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较早从事心理卫生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应属医学界。早期的心理卫生工作主要是围绕有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患者开展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可以说是一种狭义的心理卫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的发展,人们更多地从积极的意义上去认识和研究心理卫生。当今社会,心理卫生工作的着眼点已经放在健康人的心理保健方面,即从个体生命刚刚诞生之时起,就开始加强心理保健工作,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消除对心理可能造成有害影响的根源,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促使人们的心理尽可能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可见,心理卫生的主要意义在于积极地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会经历许多转折点,也会遇到许多矛盾与困难。由于他们年龄尚小,经验与能力都很欠缺,而且,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成人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加强对幼儿的心理保健,增强幼儿的心理能力,尽可能避免幼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对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从社会的背景上看,现代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家庭结构与居住环境的改变等等,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幼儿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

如果幼儿期的心理问题没有能得到及时消除,将会使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挫折,这不仅会影响幼儿现阶段的生活和活动,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而且,不良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有的甚至会导致躯体疾病或心身疾病的发生。不仅如此,某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还将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理方面的异常、障碍和心理疾病,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发生的,其原因大多数起源于儿童时期 (尤其是幼儿阶段)在心理方面所受到的不良刺激或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幼儿心理卫生工作。这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乃至人一生健康的重要保证。

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相当广泛,凡是能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都属于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范畴。概括地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二)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幼儿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三)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

幼儿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十分重要。通过观察、诊断、筛查等方法,可以及早地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这样便可以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为童年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从事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人员不仅应该包括幼教工作者、医务工作者,还应该包括家长和社会工作者。

三、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保健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需要,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保健,可以避免幼儿出现心理问题,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心理保健方面的内容很多,在这里,仅介绍在幼儿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比较突出和重要的方面。

(一)0一1岁婴儿心理保健的重点

1.满足婴儿的多种需要

婴儿从出生之时起,就产生了需要,这些需要必须依靠成人才能得到满足。婴儿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需要,另一类是心理需要。婴儿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对其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婴儿最早出现、也是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这是婴儿维持生命、保持正常发育的基本条件。这些生理上的需要主要包括:食物、睡眠、衣着、排泄、清洁、安全等。只有当婴儿的这些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他才会显得很宁静和放松,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婴儿的这些生理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不但会妨碍他的发育和身体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成人在满足婴儿基本的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该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如:安全感的需要、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活动的需要等。

婴儿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喜欢躺在母亲的怀里吃奶,更喜欢成人多抱一抱他、多与他说话、多陪他玩、多逗他乐……每当这时,婴儿总是会表现出愉快的神情,甚至会开心的欢笑,这些都反映出婴儿对于爱、安全感以及交往的需要。充分满足婴儿的这些需要,可以使婴儿感受到成人对他的关心和爱,从而产生对成人的依恋和信赖,建立起与成人亲密的关系,从中获得安全感、愉悦感和爱的满足,这些都是婴儿将来形成良好个性和人际关系的基础。许多研究与事实证明,在这一时期如果婴儿缺乏母爱、缺乏安全感或缺乏交往,那么,在其将来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较多的心理问题,如情绪紧张、焦虑、多疑、胆怯、缺乏自信、吮吸手指、咬指甲等。

值得一提的是,母乳喂养对于婴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它不仅有利于婴儿身体的发育和健康,而且,当婴儿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吃奶的时候,还能使婴儿感受到母亲的体温和母亲对他的爱抚,这种母子间肌肤的接触、眼神的相接以及气味的交融等,能加强母子间的情感交流,使婴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婴儿在吮吸母亲乳头的过程,也会使他感受到一种安全和满足。

婴儿还有活动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他喜欢摸摸这、摸摸那,玩玩小手、蹬蹬小腿,不停地爬动、玩玩具、摆弄物体等。如果成人带他外出,那他的小眼更是会忙不迭地东看看、西瞧瞧,生怕漏掉什么……婴儿的动作能力和智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活动与探索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婴儿对于事物的兴趣、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感受,也是在此过程中开始萌发的。如果给予婴儿的限制过多,或是给予婴儿活动的刺激过少,不能使婴儿的需要得到满足,则很可能使婴儿神情变得呆板,行为变得退缩、被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较差,对自己缺乏信心,或是表现出发怒、反抗等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由于这一时期的婴儿,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声音、表情、身体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因此,成人需要十分细心地观察婴儿,学会理解婴儿的各种反应和表现,以便能较准确地把握婴儿的身心状况和感受,及时满足婴儿的各种需要,以促进婴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2.避免婴儿受到伤害

对于婴儿来说,由于其年龄尚小,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均处于十分娇嫩的状态,外界给予他的刺激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但对于他来说有可能就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养育婴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让婴儿受到任何伤害,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

注意婴儿身体的保健以及安全防护,是防止婴儿身体受到伤害的关键,成人要精心地照顾好婴儿的生活。疾病和身体受损,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婴儿的正常发育。

避免让婴儿的心理受到伤害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时期,婴儿也会逐渐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如断奶、所依恋人离开自己、陌生人的介入等等,而这些,又都是在婴儿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对此,成人要理解婴儿的心理感受,更要耐心地帮助婴儿慢慢过渡、逐渐适应,不要使婴儿感到不安、无助、忧郁、紧张或恐惧。

例如断奶,为了帮助婴儿逐渐减少对母乳的过分依恋,为断奶做好准备,当婴儿出生4个月以后,成人就应该逐渐开始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使婴儿知道除了母乳以外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以便激发婴儿对其它食物的兴趣,并使婴儿逐渐喜欢吃这些食物,这是为断奶做好生理与心理准备的重要一步。当婴儿手部动作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后,成人可以给婴儿一些手拿食吃,如手指饼干、小馒头片等,以便让婴儿自己体验拿东西吃的感受,这不仅能锻炼婴儿手眼协调的动作,而且,还能使婴儿感到自己吃东西是那样的有趣、好玩,从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同时,这也能使婴儿逐渐摆脱对母乳的依恋。就这样,通过逐步培养婴儿的咀嚼和吞咽能力,使婴儿对其它食物产生兴趣,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最终达到断奶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让婴儿有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准备过程是相当重要的。成人尽可能不要采取突然断奶或是逼迫断奶的方式,否则,很容易使婴儿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适应,引起婴儿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拒绝进食,或使婴儿体验到失落和挫折。

正确对待婴儿怕生的现象也是很重要的。婴儿出生六七个月以后,由于他对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产生了较强的依恋感,因而,对于家庭以外的人便会表现出怕生的现象。例如,当陌生人走近他或是逗他玩的时候,他会感到害怕甚至哭起来如果陌生人将他抱起,他哭闹得会更加厉害,身体拼命地挣扎……他已不再像从前那样,任凭谁逗他都会觉得高兴。

婴儿怕生,是婴儿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这充分表明婴儿在感知和记忆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对于婴儿所表现出来的怕生,成人应该做的是:一方面,不要强迫婴儿与陌生人接触,以减少婴儿的消极情绪和不安的感受另一方面,应逐渐地引导和鼓励婴儿去接触周围的事物和人,不断扩大婴儿的接触范围和交往面,这样,便可以使婴儿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摆脱心理上的恐惧和担忧,逐渐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