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历史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2011年教师招聘历史十大热点专题复习(9)

时间:2011-7-1 13:42:04 点击:

  核心提示:专题一: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知识归纳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1.生产工具的进步(1)夏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3)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4)曹魏马钧创制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
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与民主政治进程
知识归纳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中国历史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键提示 反封建反侵略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革命的任务决定了革命的性质。
2.民主革命的准备——太平天国运动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革命斗争内容 ①政治上:在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②军事上:发动金田起义;永安突围;夺取武汉三镇;占领天京;北伐、西征、东征;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破江南大营;安庆保卫战;天京保卫战等。 ③经济上: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农民进行抗租斗争,没收地主土地,禁止地主收租等。
(3)特点: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关键提示 太平天国运动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以把太平天国运动纳入民主革命的范畴,是因为大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说明太平天国肩负了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跟踪思考 你怎样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质? 3.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
①组织上: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1905年,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②思想理论上: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与保皇派进行论战;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③武装斗争上: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主要有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推翻了清朝统治。
④政权建设上:同盟会会员吴永珊等在四川荣县建立革命政府,这是同盟会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武昌起义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1912年初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⑤法律建设上: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12年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关键提示 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能说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或“封建统治”,一定要用“君主专制”加以限定。
(3)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斗争
(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表面上赞成共和,实际加紧专制统治。宋教仁将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二次革命(1913年)
①起因: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出卖国家主权,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袁世凯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
②斗争方式:武装起义、宣布独立。
③力量:国民党人掌握的军事力量。
④结果:失败。
⑤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3)护国运动(1915~1916年)
①起因:袁世凯复辟帝制与出卖国家利益。
②斗争力量:广大人民;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的护国军。 ③斗争方式:政治舆论上号召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军事上,组织武力讨袁。
④结果: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⑤历史启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而败亡。
(4)新文化运动
①起因: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以维持其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的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②斗争的目标:反对专制;反对愚昧和迷信;反对旧道德,即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反对旧文学。
③斗争力量:主要是北京大学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和《新青年》的一些撰稿人。
④斗争方式:创办《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发表一些进步文章。
⑤特点: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次文学革命;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作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内容: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3)特点:革命具有彻底性;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关键提示 新旧民主革命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主义革命。两者的主要不同在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动力和革命前途等方面。跟踪思考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有何主要不同?
6.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指出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跟踪思考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与辛亥革命的目标有何异同?所依靠的力量有何区别?
7.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运动
(1)主要内容
①国共合作: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孙中山深感国民党的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1年,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1923年秋,国民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起草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等文件。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实现。
②, 创建军队和政权: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③进行反帝斗争:1924年,孙中山提出对外要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1925年,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④打倒军阀的斗争:1924年,孙中山北上后,为召开国民会议与段祺瑞进行斗争。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部队。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势力。1927年,打垮了直鲁联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⑤发动农民*运动:1924年,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
跟踪思考 想一想:国民大革命与辛女革命在纲领、领导、目标、动力、方式等方面有何不同?
(2)特点: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革命运动;广大工农群众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8.土地革命
(1)内容:发动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反“围剿”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结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和民族矛盾的加深,国内战争转变为中日民族战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10.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包括: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土地改革;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进行大规模剿匪作战,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没收官僚资本;在工矿业中进行民主改革等。
跟踪思考 新中国成立时,有哪些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二、近代中国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1.保国会 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关键提示 不能把保国会看作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从兴中会到中国国民党
(1)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创立,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2)中国同盟会 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联合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国民党 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主持。政治目的是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3年,国民党被袁世凯下令解散。
(4)中华革命党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集合部分国民党党员成立。
(5)中国国民党 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3年起,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完成,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6)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年1月成立,原国民党中爱国民主分子,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独裁统治而组成,是我国现存的民主党派之一,简称“民革”。关键提示 兴中会是革命团体,还不属于革命政党;1924年以前的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是四个阶级的奉命联盟;1927年“宁汉合流”后的中国国民党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跟踪思考 说一说国民党在组织上和性质上的演变过程。
3.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4.民主党派 中国大陆上现存在的民主党派主要有: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同盟、民主建设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三、近代民主革命政权的演变
1.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地方革命政权,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
2.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3月) 1912年1月1日成立于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这是一个以革命党人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广州军政府 1917年,孙中山为维护《临时约法》,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以后,组成陆海军大元帅府。
4.广东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 孙中山逝世以后,1925年7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通称“广东革命政府”。1927年初,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通称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宁汉合流”后,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关键提示 太平天国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不是民主革命政权。北洋军阀政权,名义上是民主共和国,实际上是封建性、买办性的军阀政权。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汪伪政权虽也打着民国的旗号,但实际上是一个汉奸傀儡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属于民主革命的政权,但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四、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1.君主立宪制
(1)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派产生。他们主张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主张在中国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的愿望失败。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命运
(1)20世纪初,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提出了“创立民国”的主张。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诞生。
(3)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5)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6)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后,国民党实行“训政”,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上是蒋介石独裁统治。
(7)1946年,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3.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建设
(1)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指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
(3)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
(4)1946年,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经共产党的努力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协议。
(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6)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跟踪思考 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思维拓展 拓展1:从领导阶级、群众觉悟程度和斗争方式等方面说明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群众基础不同的原因 辛亥革命只依靠会党、新军或立宪派和封建官僚;国民大革命依靠的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革命联盟。
原因:①领导阶级:前者是资产阶级领导,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广泛发动群众;后者是国共两党合作下的统一战线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②群众觉悟程度:辛亥革命前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主义,农民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一些人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蒙骗,对资产阶级革命手段缺乏认同。国民大革命前,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军阀混战,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斗争方式: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大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的力量,又依靠工农的力量。
拓展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对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评价关系到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评价,史学界目前有三种观点: (1)三派联合,革命派居领导地位说。这种观点认为: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政治势力,革命派在其中居于领导地位。但立宪派、旧官僚有相当大的实力,并控制大多数独立省份的地方政府,牵制身为临时政府总统的孙中山。 (2)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说。这种观点认为:一个政权的性质,取决于它由哪一集团掌握和它所实行的政策。临时政府中,革命党人占主要地位,政权基本上掌握在他们手中,临时政府的宣言、法令、措施和《临时约法》都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阶级性,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革命派与立宪派联合,立宪思想占优势说。就临时政府的领导者和参加工作的人员来说,它是一个资产阶级占主体的政权,但占优势地位的思想却是资产阶级立宪派思想。
拓展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区别及联系
区别:①前者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后者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前者的目的是冲破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无理行径和封建军阀的卖国行为。③前者提倡民主和科学,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后者则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在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时,注重反对帝国主义。④前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但它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给中国人民指明出路;后者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成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联系: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①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在批判封建腐朽思想的同时,又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②一大批先进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③一大批知识分子走上了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优点。
拓展4: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第一次机遇:①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②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第二次机遇:①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②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第三次机遇: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②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
拓展5: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框架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高考链接高考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近代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本部分内容是近代史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民主革命是新课标政治模块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是社会热点内容,都是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专题应把握的主要线索为: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近代政党、政权的建立与演变;近代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演变等。 本专题复习中应关注的重点为;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国民大革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内容。
释疑解惑
1.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含义及其评价
民族主义的含义,一是反满,即推翻清政府;二是独立,即建立“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提出是民族矛盾的反映,它在客观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爱国者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是,它把反清与反帝相混淆,既不明确反帝,又容易产生排满情绪。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愿望。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它与民族主义紧密联系,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它仅要求推翻封建专制政府,而不是消灭整个地主阶级,因此反专制是不彻底的。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因此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民生主义想用平均地权的办法,改良社会经济,表明孙中山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他对革命思想的重要贡献。但他并不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当然更谈不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因而也就无法把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2.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经历了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由大革命失败后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第二次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面对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先进的共产党人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确立,表明党实现了工作重心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到1930年,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军队发展到10万人,从而标志着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完成。 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开始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中国革命开始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转危为安。红军长征中,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共还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到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开辟抗日战场,建立一系列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壮大,从而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国内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表明,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那种脱离实际、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虽然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错误而导致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但党能依靠自身力量来克服各种错误,特别是在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正确把握形势,提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3.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原因
(1)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五四运动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进一步增长的条件下发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壮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表明它已发挥领导作用。
(3)一批赞成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运动起了思想上、政治上的指导作用。
4.如何认识重庆政协会议上关于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争论
这是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上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政治民主化是针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提出的口号和目标。中共和很多民主党派要求彻底改组国民党独裁政府,而组织民主的联合政府。军队国家化是要求所有军队都应归属国家统辖而不能为党派所拥有。国民党坚持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共产党建立和掌握的军队应当交由国家掌握。斗争中,共产党并不反对军队国家化,但强调必须首先实现民主化。而国民党则坚持,共产党交出军队后,再考虑政治民主化。斗争的结果是,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其中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整编全国军队等原则决议。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经历了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曲折复杂的斗争阶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也是在经历了大革命期间陈独秀右的和土地革命期间王明“左”的错误的挫折之后,才寻找到一条正确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夺取全国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28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取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其胜利的原因同样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国际大背景来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冲击和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是在二战以后国际人民民主运动高潮的形势下赢得最后胜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使苏联的国际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从内部来看:①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革命是一场全民族的革命,得到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这就使得这场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中国革命所遇到的敌人是古老的封建势力和近代化的买办资产阶级,它们是极端残酷而又极端腐败的阶层,被无数次农民暴动和百年来的革命运动所削弱。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党反动派,都无法阻止中国革命的胜利,因为它们的反动统治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只有投靠帝国主义,只能通过出卖国家的主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援助,因而必然遭到中国人民更强烈的反抗。③当时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使中国革命有广阔的回旋余地,存在逐渐地改变敌我力量对比的有利条件。
6.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2)1982年新《宪法》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作了许多新规定,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3)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4)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健全和发展。
(5)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