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地理基本技能与地理基础知识间紧密的关系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基本技能与地理基础知识之间关系是很密切的,认识这种关系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地理基本技能有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地理基本技能是学习、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条件。地理技能也是人类长期从事地理认识与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为了认识与实践活动的需要而形成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技能的训练与获得,也正是为了适应学习、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需要,并成为学习、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条件。
2.地理知识是形成地理技能的前提条件。在进行地理技能基本训练前,学生掌握有关地理技能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点,在关于技能的活动定向阶段的说明中已作了解释。有关地理技能的知识,例如,使用地图的知识、绘制地形剖面图的知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知识等等,是中学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形成地理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地理技能与地理知识的这种关系,又可以进一步明确各种地理技能与地理知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训练各种地理技能的目的,例如,从对应关系中可以看到,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是为了适应学习地理事实(感性知识)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就应将地理观察、调查技能与地理感性知识的学习联系在一起。通过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可以以地理知识体系为基础,建立地理技能体系,两者结合起来,又形成中学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系。
(二)要加强地理智力技能训练
掌握地理智力技能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应用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智力技能的训练是发展学生地理能力和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地理智力技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种种原因,在一般情况下容易忽视地理智力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不能掌握必要的地理智力技能,影响了学生地理能力与智力的发展,降低了地理教学质量。其中主要原因有二:
1.从认识上容易把地理智力技能与地理能力混为一体。由于地理智力技
能是与地理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种心理活动方式,通常容易被误认为地理能力。比如,在教学中通过讲授观察步骤、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等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地理观察技能,但有时就被认为这主要是在发展地理能力。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尽管这中间学生观察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发展,但是发展地理观察能力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只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是很难有效地发展地理能力的(关于地理能力与地理智力技能的差异与关系,在下节中讨论)。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有很多通过训练,学生就可以获得的地理智力技能,被当作地理能力(关于它的发展仍在讨论中),而不能提出具体的要求。其结果,降低了地理智力技能训练的要求。例如,有关地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析技能、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技能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技能等等大量的地理智力技能,在很多情况下就没有被明确提出来,更缺少必要的训练以保证学生掌握上述技能,因而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2.目前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尤其是区域地理教材的安排,不利于地理智力技能的形成。地理教材内容是以知识体系为线索编排而成的,尤其区域地理教材内容,只能是按照地域为单位组织各种地理知识。这种知识的安排特点,与地理技能的体系并没有什么矛盾,从知识技能联系上看是相互对应的,但是对于地理技能的形成却带来了困难。因为,地理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活动定向、练习实践、活动自动化等几个阶段,尤其练习实践阶段是绝不可少的。但是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活动定向阶段虽可以在任何一个地区的单元教学中进行,可是学生的实践练习阶段就很难及时进行,必须等到下一地区的单元教学中才能有练习的机会,有时这种练习还要延迟到更长一段时间之后。因此,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安排很不利于地理技能的形成,尤其不利于地理智力技能(因为,很多地理动作技能如地图与图表的绘制技能,在教材内容或教学安排中已规定了具体的练习,并且相对集中于一段时间内,而大部分的地理智力技能是缺少这种安排的)。这样,在地理教学中,尤其突出表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智力技能要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才能形成,这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为了克服上述原因对地理智力技能训练的影响,必须提高对地理智力技能的认识,并加强对它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更要根据地理智力技能形成的规律,恰当安排与组织教学内容,为加强地理智力技能的训练创造条件。
第五节 地理能力培养
一、关于地理能力的基本知识
(一)能力与智力的概念
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本领,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则能力是完成各种活动时必要的心理品质。由于能力总是体现在个体从事某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所以它也总是表现为个性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能力总是以具体的某个人在具体的某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品质上的特征。例如,说某学生识图能力强,就是该生在识认地图的活动中具有较他人反映敏捷、分析判断正确等心理品质。因此,能力经常反映出个体之间心理品质的差异。按照能力适应活动的范围,通常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切活动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的总和;特殊能力则是指顺利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时,所必须具有的能力的总和。
智力是属于一般能力中的认识能力,即一般认识能力,它是由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构成,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智力的发展为各种特殊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内部条件,因此,发展智力成为中学各科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同时,各种特殊能力的发展,也会积极促进智力的发展。
(二)地理能力及其与智力的关系
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包括地理认识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所必须具有的能力的总和,属于特殊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简称学校地理能力,是地理能力的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特殊能力。因此,学校地理能力与智力的关系,是特殊能力与一般能力之间的关系,即智力是学校地理能力发展的基础;而学校地理能力又可以积极促进智力的发展。由于地理教学过程主要是地理认识的过程,无疑是发展学校地理能力的有利条件,这样,就决定了在地理教学中要通过学校地理能力的发展,来积极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地理能力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
地理能力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之间,既有区别,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在各种地理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得到协调的发展。
1.地理能力与地理知识、技能之间的区别在于三者分别反映了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三个不同范畴的内容。地理知识是地理事物特征与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智慧,在地理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地理技能是在地理活动中合乎法则的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是学生学习、应用地理知识的具体操作过程。地理能力是完成地理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是人们在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并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以利于广泛迁移的本领。因此,地理能力具有更稳定的心理结构。在地理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及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本领(这种本领即学生心理方面的品质和水平)。通常在三者之间最不易辨别的是地理能力与地理技能的区别,因为它们都同是表现在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关系又十分密切。但为了地理教学的需要,必须认真划分地理技能与能力的区别,并根据两者各自的形成规律进行教学,这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理能力与地理技能的区别,可以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而且在教学实际中这种区别随时可见。例如,甲学生平时学习地理知识时理解得快、记忆得牢,与乙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地理学习能力,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学习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技能,因而在学习某地区区域特征时,表现得比乙学生吃力而低效。这时,绝不能断言甲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差。因为,假使甲、乙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即甲学生也学习了分析区域地理技能),甲学生仍然要比乙学生学习的效果好。从这一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地理能力与地理技能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具有稳定心理结构、广泛适应性,并决定着活动效率的心理品质,是对学生学习活动影响更为巨大的心理品质;而后者,只是决定了某一具体地理活动的方式,只能影响具体活动的效率。不仅如此,从实例中还可看出,甲乙两生的地理能力差异,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地存在着,而在掌握某种地理技能方面,由于条件的不同,差异却可以不断变化。
当我们初步了解地理能力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区别后,就会发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能力与培养地理技能不同,它是在促使学生形成和完善,地理学习活动中某种必须的心理品质。例如,使学生在感知地理事物时,观察得更仔细、全面;分析地理事物时,认识得更正确、深刻,反映得更敏锐等等心理品质。由于这种心理品质是处在更深层的心理活动中,所以地理能力具有更稳定的特点,对学生的活动影响也越大;正因为如此,在形成这种心理品质时,过程更为隐蔽、复杂、不易察觉,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过程,也更为困难。
2.地理能力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关系
(1)地理知识、地理技能是发展地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地理知识是从事地理活动的定向工具,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就不会明确学习的对象、确定学习的方式。地理技能是地理活动的合乎法则的方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才能顺利而有效地从事地理活动。
由此可见,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都是学生从事地理活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地理能力正是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表现出的本领。因此,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成为形成与发展地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对地理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才能发展学生地理能力。
(2)地理能力是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必要条件。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必须以一定的地理能力为前提。在学习地理最初阶段,地理能力是最初步的,常常以一般能力为基础。例如,在小学或初中一年级学习地理时,学生如不具备一般听课、阅读、理解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是无法上课的。随着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提高,对地理能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例如,在学习以后的区域地理时,就要求学生具备全面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否则将不能顺利地进行学习。
(3)地理能力是在获得地理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形成的。地理能力虽然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关系密切,但它终究不是地埋知识与地理技能,也不是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总和,而是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过程中及掌握它们的基础上,在能力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制约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学生生理素质及某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学生在神经系统方面的差异及兴趣、性格、意志等因素,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均有影响。因此,地理能力一方面必须要以地理知识、技能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按照客观规律形成、发展。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过程,既与学习地理知识、掌握技能过程有密切关系,又不等同于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的过程
二、地理能力的组成与结构
(一)地理能力的组成
由于地理能力必须在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地理能力的组成就决定于地理活动的内容与性质,也就是说,有哪些活动,就应有哪些相应的能力。根据中学地理教学中各种地理活动的内容,学校地理能力大致由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组成:
1.地理认知能力主要指学生对地理事物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包括使用地图、地理数据、地理图表及景观图的能力,对地理描述、地理文献的理解能力,对地理事实及地名的记忆力等等。
2.地理推理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及理论的能力。包括确定与概括地理特征的能力,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比较区域差异的能力及解释地理成因的能力。
3.地理应用能力主要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包括口头地理表述能力,书面地理表述能力,绘制地图、图表能力,运用地理知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4.地理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包括对指定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评价的能力,对地区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能力。
上述四方面的地理能力,是处在不同层次中,地理认知能力处在最低层次,而地理创新能力是最高层次。在形成地理能力时,低层次的地理能力是高层次地理能力的基础,高层次地理能力则是低层次地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了解地理能力的组成及其层次性,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师可依据层次的顺序,科学地发展各种地理能力。例如,在初学地理的年级中,就应以发展地理认知能力为主,而高年级则应以发展地理应用、地理创新能力为主。
(二)地理能力的结构
组成学校地理能力的各种能力,都是由多种心理特征综合而成的,例如,使用地图的能力中,就包括对图形(线条、比例、形态、颜色)的敏感性,地理形象的想象力,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能力等等。在这些特性中,有的占重要地位,有的处在次要地位,形成了各种地理能力的特殊结构。例如,对图形的敏感性在使用地图能力中占重要地位,但在使用地理数据能力中,则处在次要地位;而对数据进行概括的能力,在构成使用地理数据的能力中,
却处于重要地位。但是,各种地理能力的结构,也有共同具备的结构特点,有一些心理品质,是任何地理能力都不可缺少的。这些共同的占重要地位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就构成了学校地理能力的结构特点,成为区别其他学科能力的重要依据。在学校地理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共同的心理特性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理观察力是对地理事物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除少数野外观察及地理调查外,主要是在对地理模型、地理景观图片、幻灯片、电影或录象的观察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地理观察活动是其他地理活动的基础,并贯穿于其他地理活动的过程之中,因此,地理观察力是构成地理能力的重要特性。地理观察力的主要特点是观察的全面性、选择性和概括性。由于地理事物的组成与联系是复杂的,所以要求学生观察地理事物时,要具有全面而又敏锐的品质。例如,在观察自然景观特点时,必须对地形、植被、动物、土壤等要素都要观察到,并且还需要从它们的细微变化或特点中,发现要素间的联系,选择出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最后,能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与联系。不难看出,地理观察的全面性、选择性和概括性等特性品质,是适应学习地理感性知识的需要,建立地理表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2.地理记忆力是对地理知识记忆、保持和回忆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主要是在对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及地理规律的记忆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由于地理记忆的对象中,地理事实与单独地理概念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知识之间内部联系不甚紧密(起码是在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反映得不甚紧密),因而机械记忆比重大,成为地理记忆的重要特点。
3.地理想象力是指学生在头脑中创造出没有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形象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主要表现在根据地理描述或地图建立未知地理表象的能力。又由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地理特征及其成因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所以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为此,必须具有形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的准确而清晰的想象表象的能力。例如,从中国地形图建立起的中国地形表象,就应是既有水平分布,又有垂直分布的三维的立体形象。
4.地理思维能力指学生对地理事物本质特征、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过程所表现出的能力。这是学校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决定学生地理能力水平的最重要心理品质。
地理思维能力是一般思维能力在地理认识活动中的体现。因此,仍表现为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中的心理品质。但由于地理活动的对象是一个占有巨大地域空间的复杂综合体,致使在地理认识活动中,对于空间概念的思维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占有主导地位,成为地理思维能力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几乎分析所有地理事物时,都必须从研究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开始,进而分解地理事物的组成部分,并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该地理事物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的主要心理品质,例如,判断地理位置的准确性,综合地理事物特征的全面性、概括性等等,就是地理思维能力。可以概括称为地理空间—综合分析能力。研究学校地理能力的结构特点,可以了解构成地理能力的优势心理品质,在地理教学中就可以明确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重点,并通过有效方法促进这些心理品质的发展,以求得学生全面地、快速地发展地理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发展学生地理能力的途径
由于地理能力的发展,主要决定于学生的素质、兴趣、意志与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及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等智力因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地理能力必须有针对性,从多种渠道进行教学活动。
(一)学生素质与地理能力的发展
学生素质是遗传学因素,是学生大脑与神经系统先天的生理特点。尽管天赋的素质不是发展地理能力的决定因素,而只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但是这种生理特点对学生发展地理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某些神经系统为活泼型的学生,在观察地理事物时表现出较大的知觉广度,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更快的敏捷;而属于慢型的学生,则在观察地理事物时表现出较大的精细度,一般较易于发展良好的地理记忆能力。了解学生素质对其能力发展的影响,就可以因材施教,有效的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研究学生素质与地理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项细微而又复杂的地理教学科学研究课题,只是至今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
(二)非智力因素与地理能力的发展
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等是学生后天形成的非智力因素,它们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动机、兴趣作为一种引起活动欲望的强大驱使力,其在学生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早已被人们发现,自不待叙。而意志、性格等等心理因素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比如,经常会发现学生意志是克服地理活动中(特别是自己独立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必须条件。然而,正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发展了学生的才能。因此,积极的意志品质,诸如自觉、坚定、有毅力、有恒心、自制等,会促进地理能力的发展;相反,消极的意志品质,如盲从、独断、执拗则会阻碍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后天的某些非智力因素对地理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一方面要研究各种非智力因素如何影响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其中主要研究哪些非智力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弄清,怎样在地理教学中促进这些心理品质的发展,进而发展地理能力。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在地理活动中克服困难的毅力等等,正是地理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因此,加强地理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地理知识、技能教学与地理能力的发展
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是影响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地理知识技能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可以发展地理能力。但是地理能力的发展,与获得地理知识、技能的过程终究是不同的,绝非任何地理知识、技能教学,都有利于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因此,要研究地理知识、技能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途径。
1.加强地理知识、技能教学为形成地理能力打下基础学生的地理能力,都是在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形成地理能力。例如,学生使用地图时对图形察觉的敏锐、理解的深刻、对图形保持的持久等等心理品质,无一不是在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与其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因此,为了促进地理能力的形成、发展,就必须加强地理知识和技能教学。但是,不同的教学过程对地理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也不相同。有些教学过程由于不符合学生地理能力发展的规律,因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例如,不讲清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系统,就以大量的知识填塞学生头脑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不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只靠教师讲解的技能教学,都是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
加强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就必须要求地理教学符合地理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此,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要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不断探索,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事的地理认识活动,既有浓厚的趣味性,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促进地理能力发展的有利条件。因为,在这种活动中,正是学生需要克服困难,解决完成的学习任务与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之间的矛盾。浓厚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产生巨大的驱使力,会使学生集中他们全部智慧,向新的、更高阶段的学习任务冲击,这是新的地理能力诞生与体验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概念时,提出比较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差异的任务,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就可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地理概念的能力。因此,启发式教学是在地理知识、技能教学中发展地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2)加强地理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技能前已说明地理技能是形成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事实上在正确学习掌握某种地理技能时,正是发展相应地理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正确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技能,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如对地理事实感知的敏锐性,对地理事物之间联系进行推理的深度与速度,以及对地理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概括力等等)。然而,地理技能又必须经过有效的训练才能掌握。由于地理教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注意技能训练的系统性,这是保证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发展地理能力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