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理教学的评价
一、学习的目的要求
1、学会说课、评价课
2、地理考试的类型及试卷设计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一、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信息,衡量和判断教师教学的优劣,为教师改进地理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①检查地理教师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推动教师遵循正确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从事地理教学。②推动地理教师探讨地理教学规律,研究地理知识传授、地理能力培养、地理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与途径。③给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恰如其分的评价,记载教师教学的长处和成功经验,发现和培养地理教学骨干;给教师提供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信息,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④科学地鉴定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加强和改善教学管理创造条件。
对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可起到如下主要作用:
(一)引导地理教师端正地理教学思想,形成正确的地理教学观
地理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向。因此,应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地理教师形成正确的地理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观。这样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教学思想。比如透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订、教材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调控等外显的教学行为,就可以评价其地理教学思想。评价的进行,能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地理教学观。
(二)从评价中明确地理教学的标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引导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进行地理教学评价,总要制订一系列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都是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地理教学目的制定出来的,一般都体现出地理教学的方向性。通过评价,可使地理教师知道地理教学的最高标准,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即具有导向作用。
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及时纠正失误,明确改进教学的方向;通过评价,还可以使教师作横向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增强教师的竞争向上意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其中也可能有可供他人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一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可以概括出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的地理教学经验,用以进行交流,指导地理教学。
(三)促进地理教师的教学研究
如前所述,地理教学的评价标准带有一定的方向性,为了达到相应的评价标准,就必须深入钻研。例如如何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怎样选用地理教学方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怎样训练学生的地理技能等,都要进行研究,才可能找到最佳途径。另一方面,这些问题通过评价人员的分析、探讨,与被评价人在认识上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就可以找到研究的起点。
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
(一)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
制定科学评价地理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指标,对于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定评价指标,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
1.导向性原则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是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它规定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要达到的要求,因而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导向性原则是指在评价项目的确定、评价要点的确立、权重的分配等方面,都要把教师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指明教师要努力的方向。对地理学科而言,评价指标要引导地理教师向端正教育思想,更好地遵循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体现地理教学特点,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等方向努力,在设计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及权重分配等方面注意在上述方面起导向作用。
2.科学性原则 确定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目标必须准确地反映正确的地理教育观、教学观,反映地理教学目标与地理教学特点。评价项目及要点的提法要准确,要求要合理。评价指标是科学的,才能推动地理教学向预定目标前进。
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确定评价项目和要点时要从整体着眼,全面考虑。其具体要求是,既不忽视某些影响教学的因素,也不片面强调某些因素的作用;评价项目与要点的设定应多一些指标的综合考虑;在分配权重时也要从整体着眼,权衡评价项目及要点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审视教学结果时,也要着重观察整体情况的反应。
4.可行性原则 制定评价标准是为了实施与应用,因此要求评价项目及要点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简洁、可行。这一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应适合地理教师的实际,能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既符合教育目标的总要求,也符合地理教学特点;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明确、具体、详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抽象,又不过多过细、失之繁杂;使用方法也应尽量简便易行,便于广大教师接受和使用。
(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及地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可将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项目归纳为6项和16个评价要点。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具体表现在:符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材内容特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具体要求是:教学目标陈述详细、明确,可观察、可测量。地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必须清楚,并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能达到的水平有正确的估测。
2.教学内容
(1)正确理解教材,呈现的地理信息科学、准确。具体表现在:把握所讲授教材的主要观点,理解编者意图与所教部分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区分知识层次与知识结构;讲授过程中,对地理事实知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都能交待得清楚、准确,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突出教学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
(3)举例恰当,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要求为:所举实例具有典型性,与所教教材联系紧密,说服力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所教知识与乡土实际、工农业生产实际、地理环境实际等的联系,且联系自然,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3.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合理。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按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富于整体性。
(2)师生教与学有较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沟通性好,教与学双方情绪饱满、相互呼应,课堂气氛好,教师能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得当。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即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地理教学原则,符合课型特点,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技能和习惯。
(3)教学地图、地理图表、地理教具与手段选择合理,运用恰当熟练。
(4)板图、板画、板书设计规范,运用熟练。能边讲边绘板图与板画,绘制的板图板画轮廓逼真、形象生动、设计合理,板书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5.教学语言与教态
(1)语言表达能力强。语言准确、科学、生动、形象,简洁精练,条理清楚,音量适中,语调快慢适度,富有启发性、逻辑性。
(2)教态亲切自然。仪表整洁,教态亲切、自然。
6.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评估要点是,是否达到预定的知识、技能、能力、思想教育等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
(3)学生反应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听懂、弄通、记住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满意程度高。
三、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评价地理教师的教学质量,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一)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目前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的方法之一。它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因素用数量加以描述,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定量评价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标准评分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1.标准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按所拟定的评价项目及评价要点,每个项目按其重要程度拟出“标准分”,评价时按评价要点给分,然后各项相加,以总分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总体评价等第分优、良、中、差等四个等级。若以百分制衡量,优等为90~100分,良等为75~89分,中等为60~74分,差等为59分以下。这种方法标准具体,操作简单易行,是地理教学质量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
2.模糊数学综合评分法 如前所述,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每项又有若干评价要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再者,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既不是可以实测的(如长度、重量等),也不是能用作业完成的多少来测定的,而只能表明它拥有的特征的多少,如用“优”“良”“中”“差”,或“好”“较好”“一般”“较差”这类模糊的概念来表达,所以要借助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计算综合值,并用来说明教师授课质量的高低。下面举例介绍这种评分方法的运用。
由前面所述的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可绘制成评价表(见下表),按表中所列6个评价项目逐项评分。
我们以“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例,介绍一下实施步骤。
设U={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地图、图表、教具等选择恰当,运用合理;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合理,运用规范熟练}。
设V是评价集合,即
V={优,良,中,差}
现假定有若干人参加评价,由于每个人的掌握标准、衡量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等级。
设评价人员对某一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进行评价,认为优的占40%,良好的占50%,中的占10%,差的没有,则可得出一个数列:0.4,0.5,0.1,0。
再假设,对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评价得到的数列是:0.6,0.3,0.1,0。
对教学地图、图表、教具等选择恰当,运用合理的评价得到的数列是:0.1,0.2,0.6,0.1。
对板图、板画、板书设计合理,运用规范熟练的评价是:0.1,0.2,0.5,0.2。
如此可组成一个模糊矩阵。若设这一模糊矩阵为R,则可写成:
由于上述四个评价要点的重要性不同,为体现它们的差别,现假定权重分配如下:教学方法选择为0.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0.5,教学地图等的选用为0.1,板图、板画、板书的设计与运用为0.1,这个权重的分配用A表示,则:
A={0.3 0.5 0.1 0.1}
这样,对评价对象“教学方法与手段”,已知隶属函数矩阵R,权重集A,则对此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矩阵为B。
B=A·R,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得:
上式的结果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0.44=0.3×0.4+0.5×0.6+0.1×0.1+0.1×0.1
0.34=0.3×0.5+0.5×0.3+0.1×0.2+0.1×0.2
0.19=0.3×0.1+0.5×0.1+0.1×0.6+0.1×0.5
0.03=0.3×0+0.5×0+0.1×0.1+0.1×0.2
B矩阵表示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优”者占44%,达到“良”者占34%,“中”者占19%,认为差者占3%。假设各等级与百分制分数的对应关系是:优=95,良=80,中=65,差=50,则得矩阵C。
再设评价结果为D,则
然后用同样方法可以计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与师生活动、教学语言与教态、教学效果等项目,并根据它们各自的权数进行计算,得出各项目的分数,接着再根据上述各项目的权重即可求出总的评价分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于综合评价,缺点是计算较为繁琐。但运用计算机计算,这一缺点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克服,因而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在课后以集体口头评议的方式,对地理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评价。定性评价可以就教师教学的某一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使被评教师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其原因。
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价,首先要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而且应当把观察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为课后的分析提供事实与依据。
记录有两种常见方式,一种是按教学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录,一种是按问题归类记录。前者是从教师登上讲台到打下课铃、教师宣布下课为止的全程记录,一般按教师所安排的教学结构予以记录,这样有助于看出教学过程完整而系统的全貌,适宜作全面性分析。后者是按预定的研究重点或专题进行记录,主要捕捉与预定评价重点有关的信息,以用于有针对性的评价。
由于在课堂上的观察所得往往不够全面,如学生的具体思维活动,不同类型学生接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本人对这堂课的优缺点的分析与对教学效果的估计等,在课堂上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因而需要课后补充所需的材料。
积累了一定的材料,就可以展开定性的分析评价了。具体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评价前的准备。评价者首先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教材的层次、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做到对所要评价的课堂上讲授的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评价者还要了解学生和教师的一般情况,如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技能基础及学习兴趣等,了解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素质、教学中的主要特点等。这种了解越全面、越系统,评价也就更富于针对性和客观性。
第二,评价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教学论的知识及有关技能是作好分析评价的前提。不论是指出教师教学的优点,还是指出教学的不足与问题,如果不依据理论进行分析,往往只能就事论事,缺乏评价的深度,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例如,评价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评价者应依据有关教学目标设计与陈述的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教师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就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但评价时也应避免空洞地谈理论,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使分析评价既有“理”,也有“据”。
第三,评价应紧紧抓住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反应两个方面,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评价地理教师选择和运用地理教具的合理性,既要评价教师是否选择了适宜教学任务、适宜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具,以及教具使用的目的性和应用的技巧,同时也要留意学生观看教师演示的积极程度,学生是否通过教师的演示讲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等等。
第四,既作全面分析,又要突出重点。全面分析就是要对照评价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地理直观教具与手段、师生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语言、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作出相应的评价判断。突出重点,就是对有代表性的问题,或重点研究的专题等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例如,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突出,就应该分析教材中哪一部分是重点,为什么是重点,应该怎样突出重点,以及教师未能突出重点的表现和原因等等。全面分析评价有助于把握教学过程的全貌;突出重点,则有助于深入研讨一些专题性的问题。
第五,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评价。实事求是地评价,要求既充分肯定成绩,也要恰如其分地指出缺点。肯定成绩,要避免庸俗的吹捧,避免夸大和失真;指出缺点,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脱离教学条件过分苛求。要使教师通过评价了解到自身教学的真实情况,以利改进今后的教学。
第二节 地理考试
地理学习质量评价的方法,除了上一节提到的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以外,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就是考试和考查了。考查一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的检查中采用得较多。经常采用的考查方式有:课堂提问、书面作业检查、书面测验以及实践性作业(如乒乓球小地球仪制作、野外实习报告、小区域调查报告等)检查。考试通常在总结性检查时采用较多。
一、考试的功能
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以来,教学界已掀起了教育改革的高潮,纷纷口诛笔伐“应试教育”,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之路。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并不能把“应试教育”和“考试”两者之间划等号。所谓“应试教育”是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单纯以应考升学为目的的种种教育弊端的概括,而合理的考试却对教学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考试可以为学生在覆盖较全面的各个知识领域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长处和不足,有益于强化学习动机,促使学习方法的改进,以利提高学习效果。其次,通过考试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能较广泛地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分析教学上的优缺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第三,地理考试可以为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提供数据,为地理教学科研提供分析素材,促进地理教学科研、改革的发展。此外,地理考试的分析结果也利于促进教学管理,考试成绩可以为学生的升学、升留级、奖励、选拔人才等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提供参考意见。
二、考试的方式
考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校里进行的考试,另一类是社会上进行的各种考试。学校里进行得比较多的主要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此外还有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以及一些摸底考试、模拟考试等。社会上的考试种类也较多,在全国或者某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的主要有两种考试:一种是选拔考试,如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另一种是水平考试,如高中地理会考。
考试的方式一般有口试、笔试和实习操作等,其中笔试是地理考试的主要方式。笔试有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种。近年来上海市高中地理会考还采取开、闭卷相结合的办法,考生在前30分钟先解答闭卷题,后60分钟完成开卷题,开卷考试时考生可以查阅地理教科书和地图册。
三、考试命题
命题是考试的关键。命题是否科学关系到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命题时一般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根据考试性质、依据课程标准命题
命题首先要根据考试的性质——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是高考、会考——来编制试题。命题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各部分的适当比例,既要注意试题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的教学内容,不出偏题、怪题。
(二)要反映地理学科的特点
命题时要注意整份试卷是否反映出地理学科的特点。有关地理事象空间分布、地理事象的整体性和区域性、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应作为地理考试的重点。作为地理课程铺垫的其他学科内容的知识,考试命题时虽可涉及,但不应作为重点考查内容,所占比重不宜过大。
(三)试题的份量和难易度要适当
要综合平衡整份试卷的题目数量和试题难易度。尤其是水平考试性质的试卷,要以大多数考生的水平为基点,做到试题数量的恰当和难易度的适中。即使是选拔性质考试的试卷,难易度也要有一定的坡度,难度高的试题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要综合平衡考核记忆和考核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试题的比例,即既要有地理分布区域知识的试题,又要注意考核考生读图、分析地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试题类型要多样化,考题意思要明确
地理试题的类型多样,各种题型优缺点各异。在阅卷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一般说来试题以趋于多样化为佳。试题的指令性语言必须明确、完整,文字要简洁、明了,无歧义。试题语言在表述清晰、概念周严的前提下,也要适当考虑考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优美的、轻松的、幽默的语言有时更能使考生发挥出较好的水平。
四、试题的类型
地理试题类型多样,如填充题、选择题、读图分析题、问答题、是非题、名词解释题、连线题、填图题、填表题、改错题、排列题等。目前采用得较多的主要有下列几种题型:
(一)填充题
填充题是一种传统的题型,源自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称之为“帖经”的题型(在一篇文章中,用纸帖盖住几处的某个字,要求考生填出)。目前的填充题通常由一个未完成的陈述句构成,空出一处或几处,要求考生填出地名、数据、地理术语等。填充题形式简便、评分容易、试卷覆盖面广,便于测试记忆性的内容。如“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漠河以北______主航道中心线,该处属于我国热量带中的______带”。
填充题这种题型,近年来也开始注意由记忆型向思考型方向发展。如“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艾丁湖面的高差是____米”一题,不仅要记住中国地形海拔最高、最低处的数据,而且要理解相对高度的概念,并会运用。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要求填充较长句子的填充题,如“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的原因是________。”这种试题要求考生自己概括、组织句子,提高了思维要求,但答案的唯一性不强,评分较困难,实际是一种简答题。
编制填充题除了要注意科学性、覆盖面、突出重点以外,还要注意保证填充答案的唯一性。例如,《中国地理》课文中有一段文字:“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别很大。”在拟订填充题时就不能像“帖经”那样,简单地隐去“南北”二字让学生填充,因为学生也许会填上“早晨和中午”或者其他内容。所以必须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文字,如改为:“从等温线水平分布大势来看,我国冬季气温____差别很大”,才能引导学生填出正确答案。又如“企鹅主要分布在____,这里气候严寒,____很少,极度干燥”一题。命题者的本意是让考生填“南极洲”和“年降水量”,但考生也许会填“南极”和“居民”。这样阅卷时就会产生分歧:有的教师认为“南极”是一个点,企鹅主要生活在沿海,所以不能得分;也有的教师认为“南极”一词,现已泛称“南极地区”,可以得分。为使此题答案的唯一性更强一些,可以在此题的两个空格后面分别加上一个“洲”字和一个“量”字,情况也许会好一些。
(二)选择题
选择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典型的客观性题型。它有容量大、覆盖面广,答案唯一性强,评分客观、迅速,便于用计算机阅卷,答题不受应试者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等特点。选择题通常由一个说明题意的“题干”和若干个“选项”组成。最常见的选择题有四个备选答案(选项),其中有一个正确答案,称为单项性选择题。如:“北半球,某人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其()。A.右后方B.左前方C.右前方D.左后方。”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选项的选择题,或者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多项性选择题。如:“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与月相相关,大潮时人们可能看到的月相是()。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编制选择题时,应注意题干的意思明确、简洁;不正确选项和正确选项之间要有一定的近似性、迷惑性;同一道题的各个选项,文字长短、结构力求接近,避免带有暗示性;正确答案的序号要有一定的随机性。此外,试题的科学性也是编制选择题时应十分注意的问题。如:“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A.上升0.6℃B.下降0.6℃C.上升6℃D.下降6℃。”这道题粗看似乎 没有问题,实际上此题题干前面应加“在对流层”这个条件,因为在平流层,情况并非这样。
(三)读图分析题
读图分析题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题型。它的特点是围绕一幅或几幅图编制试题。试题解答的形式多样,有填图、绘图、填充、选择、填表、简答等。图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地图、剖面图、景观图、统计图表以及各种示意图,甚至还有漫画等。如:“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
(1)____月____日OP最长,三个月后,该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
(2)M处的树位于旗杆的____方向,其精确的纬度是____。”
编制读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图象中的信息要简洁明了,在保持图象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尽可能删除无关的内容;一道题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内容中心,不宜变成各种内容的拼凑;一道题中可以一种解答形式为主,如以填充为主,适当穿插其他形式,答案尽可能简洁;一道题中的若干小问题,应保持从易到难的梯度。对于各种图象要结合其特点设问,如地图和剖面图除了考查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还可考查分布规律和分布原因;示意图着重考查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演变过程、形成原因;统计图表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景观图和漫画着重考查观察问题的能力等。
(四)问答题
问答题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题型。它可分为简答题和综合性问答题。简答题设问中心突出,要求考生在有限的字数内简要回答问题。综合性问答题,往往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需要认真分析、抓住要害、逐步解答。问答题的特点是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组织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考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理解的深度。问答题的缺点是知识覆盖面较窄,应试时间较长,评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近年来我国编制问答题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小型化,向简答方向发展;另一种是将大型问答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渐次解答。例如:“回答下列有关地中海气候的几个问题:①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____。②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③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____。④这种气候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____。⑤这种气候在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的原因是____。⑥世界其他地区的地中海气候区范围都比较狭窄的原因是____。”这样,相对来说降低了一些评分的难度。但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组织材料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却又有不足。
五、考试的评定
考试成绩的评定,在我国通常采用百分制和等级记分法。百分制记分法通常以100分为满分,60分为及格。我国目前在高考中为更精确地记分,也采用150分为满分的制度。等级记分法常用的有“优、良、中、差、劣”5级记分法和“甲、乙、丙、丁”4级记分法或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的4级记分法。上海市目前在高中地理会考中,为淡化考试的负面作用,采用百分制记分法阅卷、二级记分法(及格和不及格)评定的办法,学生收到的成绩通知只是被告知是否通过了高中地理会考这一“水平考试”性质的考试。
六、标准化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首先,实施标准化考试的都必须是有严密组织的、具有权威性的考试机构。如举办著名的“托福”考试的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英国的伦敦职业考试中心等,都是属于有严密组织的专门考试机构。目前,中国也建立了专门的考试机构,如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上海教育考试院等。其次,标准化考试实行命题标准化以及评分和计分标准化。命题的标准化,即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命题,保证试卷在信度、效度和试题在区分度和难度上都达到要求的指标。评分和计分的标准化,往往大量采用评分客观、迅速的选择题、是非题,并将原始分折算成标准分进行计分。
标准化考试的实施过程,首先是根据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然后由命题人员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命题。在对试题进行适当的筛选之后,将选中的试题拿去进行试测。在试测后对试题的各项指标(如难度、区分度等)进行评价,对不够理想的试题请命题人员进行修改后,再进行试测、评价。对符合要求的试题,即可存入题库。题库是储存合乎标准的试题的“仓库”,标准化的考试机构都用大型计算机储存试题。在编制试卷时,可以根据考试的性质、要求,设计双向细目表,确定知识点、题型、难易度等的恰当比例,从题库中调取试题,编制成试卷。一般大型考试都编制好几份同样水平的试卷,通过抽签选择一份试卷在考试时正式使用。标准化考试往往采用计算机阅卷、评分、计分,比较客观、迅速。
标准化考试具有科学、严密、客观、高效等特点,我国在考试改革中,也正在逐步提高考试的标准化程度。但是,也必须看到,标准化考试同样存在着某些问题。例如,作为标准化考试大量采用的选择题有其局限性,如选择题命题比较困难,较难测量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有靠猜测得分的可能性,后效性较差,容易引导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应试而忽略教学本身等。
因而,在努力提高考试标准化程度的同时,要充分研究各种考试手段、各种考试题型的结合,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考试制度。
技能训练与讨论
1、训练对教师评价技术与方法
2、训练对学生的评价技术与方法
3、讨论:如何较好地设计一套有质量的地理试卷,并进行具体设计。
课外作业选题
分微格小组进行说课、评课训练,出一套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