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地理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论》讲义二

时间:2011-11-15 16:16:16 点击:

第二章   地理教学过程系统

一、学习的目的要求

1、掌握地理教学过程的组成与结构

2、理解地理教学目的制定的结构层次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教学过程的组成

   一、有关教学过程的几个常见的概念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的共同活动。教学是社会为传递知识,使下一代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一种手段,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经过。教学过程是在多种要素(如教学大纲、教师、学生、教材)参与下由多种过程(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定向过程、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等等)形成的复杂过程。

教学要素是参与教学过程,并保证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因素。其中包括教学大纲、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设置(主要指教学用具)等五个主要教学要素。

教学成分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等。任何教学过程,都是由一定的教学成分所组成;而教学成分,又是各教学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果。

教学规律是教学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仅制约着教学过程的现状,而且指明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未来。

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制定的。

因此,在教学中符合教学原则者,教学过程将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就会显著;反之,违背教学原则者,教学过程就会受阻,教学质量将无法保证,甚至导致教学的失败。

二、各教学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大纲是国家统一制定的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起定向作用,为确定教学过程的目的、任务、内容和进度提供依据。

教师是代表社会,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在学校培养人才的教学人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组织、管理学生学习活动及传授知识技能,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品德等诸方面发展的作用。

学生是社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教育培养的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受到教学大纲、教师等其他教学要素的影响与制约,在客观的认识规律作用下学习、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他教学要素的活动也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选择、组织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各项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并得到身心发展的源泉。

教学设置是进行教学活动必须的用具、设备和场所。教学设置是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对教学过程起着保证作用。

第二节      地理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教学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很多分过程。例如,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具体化过程(体现在大纲对教学的制约作用)、教师使用教材和教具的过程、教师指导和管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等等。这些分过程,分别处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中(见图2-1),

21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第一层次起定向作用,即决定教学目的、任务的作用;第二层次起控制作用,即组织、调节教学过程的作用;第三层次起主体作用,即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由上述三个层次中的分过程结合而成的,因而这些层次的性质,也就构成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1.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目的性在第一层次中,教学大纲反映了社会对教学过程的要求,并提出了教学的目的,因而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有目的的社会现象。

2.教学过程是可以控制的过程在第二层次中,教师,并通过教材、教学设置对教学过程加以组织、协调,使教学过程朝预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教学过程是可以控制的过程。

3.教学过程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第三层次中,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得到发展,这是教学过程最后的结果和目的。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包括学生自身的认识能力、心理素质、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及生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过程,其中不仅有认识过程,也有心理和生理的过程。

(三)体现教学过程本质特征的途径

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教学中体现教学过程本质特征的基本途径有二: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是通过教师学习、领会和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体现出来的;而教学过程之所以可以控制,更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控制与影响,即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2.确立学生的学习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这一本质特征要求必须确立学生学习发展的主体地位。因为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活动和分过程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而且,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活动都必须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离开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就无法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教学过程也就不再存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过程,在各分过程和活动中居主体地位。确立学生学习、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是教学过程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二、研究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内容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因此,研究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从评价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角度,就要研究其在中学教育,以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预见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发展为目的,则需要研究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结构及其发展、研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地理学与教育学等相关科学发展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影响。本章研究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为了适应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及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以研究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及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途径为主要内容。

(一)研究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又称中学地理学科特点,是指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过程的地方,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方法与形式等各方面。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是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与地理学科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就以地图教学为例,它正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与地理学的特殊研究方法与手段——地图,相结合而产生的。因此,研究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将有助于教师从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出发,运用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去指导教学工作或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二)研究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途径

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因此,教师要注意研究、探索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途径。影响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因素很多,改进教学过程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例如,可通过教材、课程设置的改革改进地理教学过程,也可以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改革来改进地理教学过程。本章将从教师教学活动出发,研究如何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活动,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途径。

第三节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由多种教学成分组成的复杂过程,它的特点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以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主要特点,最为重要。

一、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过程的重大指导作用

(一)人地关系理论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它不仅影响着地理学的发展,而且对地理教学过程也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指导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

纵观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历程,地理教学过程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人地关系理论的影响、制约与指导。例如,建立新中国之前,地理教学受到“地理环境决定论”长期的影响;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在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同时,又受到了“唯生产关系论”的影响,只是在现代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中学地理教学才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理论的指导地位。

(二)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理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基于这种认识而形成的观念,通常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主要观点如下:

1.人类与环境都是物质的,是地球表层物质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因此,它们是可以认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可以认识的。

2.人类与环境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各自按照自身的规律形成、变化、发展,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它们对立的一面;同时,人类又是起源于环境,并在环境中生存、繁衍和发展,与环境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又表现了人类与环境统一的一面。

3.人类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建立了复杂的关系:

1)人类从环境中得到必要的空间地域并获取能量和物质,通过环境清除人类生存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质;

2)随着人类自身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影响、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大,而且这种影响、改造的程度和水平也越来越大;

3)环境的自身发展及因人类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对人类的发展都存在着有利或不利的两种趋向与可能,尤其是因人类影响而产生的不利趋向,日益严重,已引起全人类的关注与不安。

4.保证人类的不断发展,必须认识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遵循、利用这些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理论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是通过下面的途径实现的: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理论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的目的与教学内容。根据这一理论,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地理环境,而且要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自觉性与能力。这一理论对教学内容的影响,表现在以认识人地关系为线索的新型地理教学体系的出现,例如现行《高中地理》教科书及新编《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理论的基本思想。

由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这一变革,必然影响到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于是教学方法就要相应地改变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以记忆地理事实为主的教学方法,探索、创立重视培养地理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利于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上则需要灵活多样,并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

由此可见,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理论,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它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一)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知识涉及的地域范围看,小到以县为单位的乡土地理,大到全球,甚至宇宙空间;从知识涉及的地理事物看,既包括非生命物质,也包括生命物质,既包括自然现象,又包括社会现象。这是一个内容复杂、范围宏大的认识领域(见表2-1)。

教学内容的广泛性,给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影响:

1、  广博的地理知识易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有利于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同时,地理知识多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使地理教学过程成为活泼、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教学易于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如,既可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联系,又可与人口、历史、政治等社会学科联系。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科间知识的迁移,这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3.广泛的地理知识容易使学生机械记忆负担过重,处理不当时,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研究、改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并教会学生正确记忆方法,重视培养地理记忆能力的工作。

2-1 现行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知识组成及其相关科学

单元教材的名称

   知识内容        

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地球在宇宙中(高中地理)

自然科学   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和太阳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形状、大小和运动特点的地理意义;地图知识

相关的学科地球概论、地图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地形测量学

中国地理概述及中国分区地理中自然地理部分;

世界地理概述的自然地理部分;大洲自然地理;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地壳(高中地理)

自然科学    地形的特征及形成;气候的特征及形成;河流的水文特征;土壤的类型及植被类型;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壳和地壳运动;地球上的生物;自然带

相关的学科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普遍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天气学、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生态学

中国地理概述及中国分区地理中人文地理部分;世界地理概述中的人文地理

部分;国家地理;人类的社会环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社会科学    自然资源;居民及人口分布;城市的发展及分布; 工业生产及工业布局;农业生产及分布;交通运输业及其分布;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相关的学科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普通人文地理学、经济学、人口学、城市社会学、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环境科学

(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地理教学内容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某一过程,比如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也不是反映组成客观世界的某一要素,比如人口、植物,而是从整体反映人类周围的客观世界——地理环境。这一特点,就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教学内容反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过程中,成为统一整体的客观事实。例如,在大洲地理中,就是通过对各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地理要素的认识,并在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中,反映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在国家地理中,大多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对该国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及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分析,并在揭示其间的紧密关系中,反映该国的地理特征的。

2.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地理环境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发展的产物,因此,组成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地理教学内容应反映这一客观事实。例如,在反映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时,必然要联系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在反映人文地理特征时,则要重视自然条件对人类发展的作用。不仅如此,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关系理论在地理教学过程的指导地位,则保证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的智力价值及认识方法两个方面:

第一,地理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力过程

由于地理教学内容从整体反映地理事物,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形成整体认识事物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研究一事物时,就会从该事物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去认识事物的整体特点。这种综合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因而对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有一定作用。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挖掘教学内容综合性特点所具有的智力价值与教育价值。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