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历史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中国古代史热点知识专题讲座(3)

时间:2011-8-27 16:45:33 点击:

  核心提示:引言: 翻开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不难发现历史选择题命题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围绕某一个专题,设计若干个选择题,从而构成一个问题链。命题强调综合基础上的知识再生和潜能发挥,不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另外,文综试题的选材上“不追求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完整性...
(三)重点问题延展
1.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及重农抑商政策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
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的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它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由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施。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典范。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失去了初期的进步性。
注意教材上提到的“抑商”措施:西汉时汉武帝开始盐铁管营,征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财产税,对私营工商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唐朝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并对市的买卖规模和时间都有限定;北宋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商税;明中后期,政府设立众多关卡,对商业收重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2.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略)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土地兼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土地兼并直接导致国家财政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
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农民的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较重,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当时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对土地兼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由于国家占有小农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国力的强弱,而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的矛盾恰恰在于同国家争夺财源。因此历代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长久统治都曾实行过一系列抑制兼并的政策。例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等。这些措施对于抑制土地兼并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均田制是建立在国家掌握大量荒田的基础上的,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损害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后也走向失败。
土地兼并之所以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抵抗政策都不可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在这种制度下,人们可以自由购买土地,而人们所以热衷于购买土地,又是由于在封建时代只有土地才是“不忧水火,不忧盗贼”的财富之本,只有土地才是各种形式财富的最后归宿。而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和这种形势,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
被统治阶级农民在起义过程中提出过“均田免粮”,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近代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但是由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这种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也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完成废除封建制度的任务,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
3.注意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对商鞅主张“重农抑商”与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两种不同经济思想的评价。(略)
4.古代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①唐:八世纪前期,东北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农业采用中原先进技术,水稻产量高,质量好。
②辽:统治者赐贫民耕牛,垦荒免赋,大力发展农业,使辽海地区成为人烟稠密的沃野。
③金:统治者将具有先进农业文明的汉人迁置到东北各地,充实户口,开垦荒地,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的发展。
④元:元世祖对农业十分重视,中央设大司农司负责农业和水利,向全国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⑤清:鼓励垦荒,不断推广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七、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东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
(一)专题提示
本专题是近几年高考复习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也是和政治学科渗透综合点之一。从宏观上看,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前提条件,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从微观上看,国内外商贸城市的发展,货币演变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本专题复习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的概念,主要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小商品经济(也叫一般的商品经济),它既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又与自然经济在本质上相互对立,在自然经济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限制,另一方面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地瓦解自然经济,促使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方式过渡的生产关系。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拥关系的形成。
(二)主体线索梳理
1.国内贸易的发展
①商朝:商民善于经商,以物易物。
②战国: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汇集中原市场;临淄、邯郸、郢等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
③魏晋南北朝: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④隋唐:这一时期商业各位繁荣,商人足迹遍及全国。隋炀帝在北方修筑了两条大道,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商客的私家店肆;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商业盛极一时。都城长安和洛阳都是世界上文明的大都市,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唐后期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⑤两宋:北宋东京是当时商业最繁荣的城市,城内店铺林立,已突出了“市”、“坊”界限;并且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城市中封建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保护和垄断商业利益;南宋临安最为繁荣,市内建诱惑战,专门用来寄存货物;辽、西夏、金的商业也有一定发展,南京、凉州、中都是各自的商业中心,金还设立税收管理机构;边境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
⑥元朝:以大都、杭州、泉州最为著名。大都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从海道、运河和陆路都有大量商品进入大都;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注意天津当时的直沽是漕运和海运的交会初)。★
⑦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北京、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国内市场扩大,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明政府还与鞑靼恢复封贡互市,鞑靼首领俺答汗修呼和浩特城,很快发展成蒙古与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但封建政府设立众多关卡,对商业征收重税,清政府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外贸易的发展
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注意路线图:经过和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为南北两道,至疏勒会合。自疏勒越葱岭往西南先后可达大月氏、安息、大秦,往贝可达大宛、康居。)大量的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
②唐朝:由于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以及交通运输的发达,海路、陆路“丝绸之路”并行,交流广泛。(注意路线图: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可通往印度“天竺”、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以至欧洲“东罗马”和非洲“索马里”等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最远可达波斯湾。)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③两宋:以海外贸易为主,北宋政府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和商税;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④元朝: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在各港口设“市舶司”,和各国通商互市。★
⑤明朝:郑和下西洋(1405-1433)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⑥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还多次颁布海禁令。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现贸易顺差,但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重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3.古代货币的演变
①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②战国: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这是各诸侯国商业兴盛的表现,但货币不统一妨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秦朝:秦政府规定把黄金(上币)和圆形方孔铜钱(下币“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历朝的铜钱都依照秦朝的样式。
④西汉: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武帝改革币制,铸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使用长达700多年。
⑤唐朝: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辟新纪元,不再用年号,不是唐玄宗的年号),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唐朝还出现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⑥两宋: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有一种纸币“会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金代后期,银币已成为流通的货币。
4.古代城市的发展(略)
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彼此分开、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城就是城,是统治阶级居住的地主;市则是人们交易的场所,开始并不在城内。
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沿着两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方向发展。一种方向是作为军事堡垒、统治阶级政治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城”,另一种方向是作为商品交换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市”。其中前一种方向是城市发展的主导面,城市因而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色彩。从模式上看,中国传统的城市往往以王宫或官衙为中心,两翼辅以东西两市,文武双庙。城市的居民以达官贵人以及为之服务的衙役、奴仆、兵弁等为主体。城市的商业主要供王室或官府消费。
从条件上看,随农业生产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分工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世界上首批城市一般都诞生在那些具有较为有利的灌溉条件,农业生产发达,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如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流域中下游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流域的中国等地区。
从时间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蓬勃兴起的阶段。这一时期诸侯国崛起,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都城。如战国时期的临淄、邯郸、大梁、郢等。这些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些都城一般都是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都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如北方的马匹、南方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等),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中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反映了封建社会初期的经济特征。
隋唐时期,我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而经济中心已移到江淮流域,出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情况。隋统一后,大力修通大运河,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联系问题。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国内商业的流通,成为封建帝国的经济命脉。这一时期,南方城市发展较快,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当时瞩目的主要城市发展区。这与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大运河的开凿有密切关系。如当时号称四大都市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都在运河沿线隋朝东部洛阳因位于大运河的中心,商业盛极一时。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都城的建设。如唐代长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既反映了唐朝的国力的科技水平,也体现了唐朝前期封建统治井然有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政治面貌。特别是长安城的经济布局突出了“坊”“市”之分,“市”内店铺林立,非常繁华。
宋代城市发展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城市商业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北宋时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的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反映了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增长。二是市镇的兴建和发展。镇的设置始于北魏,主要出于军事目的。北宋以后,因为重文轻武,曾一度废除了很多这样的军事据点,从而使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市镇完全蜕变为商业城市。这些新兴镇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水陆交通要道、沿海口岸、商旅舟车集中的地方,如:江西景德镇(2004年建镇1000周年)等。
明代城市有较大发展,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前期有30多处,中叶以后达50多处。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江南、东南沿海、江北运河区等地区。明朝中后期的城市已不仅仅是封建统治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已经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开始逐渐密切起来。这时候已经出现了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注意天津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天津从金入主中原后,开始在河东区大直沽兴建直沽寨,元朝在三岔河口扩建成直沽镇,成为“漕运”和“海运”的交汇处,明朝1404年扩建天津卫,成为南粮北调、拱卫北京的重要大都市,天津历史上的重要大事,应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作专题复习。
5.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①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前提条件:在农业(表现4点)、手工业(表现5点)新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4点)。
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江南一些地区。
产生部门: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
出现过程: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善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佣的关系。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工人。
主要特征:⑴微弱、稀疏;⑵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⑶发展水平低;⑷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②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发展表现:⑴范围广大;⑵部门增多;⑶手工工场规模广大。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煤业、台湾的熬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原因:⑴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⑵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⑶政府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⑷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⑸封建行会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总之,最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三)重点问题延展
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作用和评价。(略)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战国时期的临淄、邯郸、郢等。
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长安、洛阳、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如:明朝,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出现了一批专业性的工商业城市;对外贸易发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①前期以陆路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后期以海路为主。汉代以陆路交通为主、海路为辅;唐朝不但有东西陆路交通,而且已开通向西、向东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时,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
为什么从两宋时陆路贸易地位开始下降,而海路贸易地位却上升了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⑴是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相隔,如西夏控制河套地区。⑵陆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陆上丝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只能向西运输商品,而我国传统的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的产地都在东南沿海。陆路西运,远离商品产区,既不经济,又不方便。何况对于环太平洋各国,陆上丝路无法到达。陆上丝路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要越过葱岭和戈壁沙漠,风沙弥漫,行程艰巨,又只能靠骆驼运输、运输量有限,而且时间久,运费高。⑶与当时主要贸易商品有关,汉代对外贸易中丝织品占很大比例,而两宋时期陶器制品比重很大,其易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⑷经济中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⑸宋代航海业和船业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如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②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③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④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
②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
③ “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积累,使旧的生产方式得以牢固、持久地保持。
⑤手工作坊和包买商与封建统治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⑥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影响了手工业品的扩大再生产。
5.明清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①有利条件:⑴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⑵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⑶发达的商业。30多座大中城市的兴建,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⑷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⑸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②不利条件:⑴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⑵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⑶封建制度的束缚。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⑷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⑸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八、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成就、世界地位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反思。
(一)专题提示
明代以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的四大发明以及在天文、数学、化学、医药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向东传播到朝鲜、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更重要的是通过陆路丝绸之路和海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尽管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什么没有出现近代科学?中国古代从事科学发明的人为什么没有地位?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哪些缺陷?明清以后造成东西方科学技术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的问题。
(二)主体线索梳理
可以先按传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按分期、分类列表总结。(略)再找出中国早于欧洲(领先于世界)的古代科技成就: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①造纸术: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世界上所知道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4世纪东传,8世纪西传,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板印刷品是我国868年的《金刚经》;11世纪中叶北宋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两宋时期向东传,同时向西传播到埃及和欧洲。
③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④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天文历法:
①商朝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最长的纪日方法。
②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月食的纪录。
③《春秋》记载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④春秋时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⑤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⑥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纪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的纪录。
⑦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制作的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⑧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测验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⑨元朝郭守敬主持编定的《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3.数学成就:
①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②南朝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000年。
4.医学成就:
  ①东汉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年。
②唐朝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5.地理学成就:
  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200年。
6.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①春秋战国时期,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
②汉朝:在耕犁上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
另外要注意农业手工业专著:
①《夏小正》:夏朝历法中最早纪录农事等内容;
②《考工记》:战国时期手工工艺专著,在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
③《范胜之书》:西汉范胜之撰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
④《四民月令》:东汉后期关于农事活动安排的专书;
⑤《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⑥《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⑦《农桑辑要》:元朝向全国颁发指导农业的书籍;
⑧《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并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⑨《天工开物》:明末宋应星著,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重点问题延展
1.明清时期中西科技发展速度的比较。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能过达到较高水平,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民聪明勤奋,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有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末。但到明清时期封建统治日趋腐朽,中国传统科技也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时期,虽有创新却无本质进步,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而西方大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科学在西欧兴起,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已经诞生,并迅速赶上和超过中国。
中西方科学技术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中国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仍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满足于实际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实验以及逻辑推导,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
2.造成中西方科技差异的主要原因:
①政治方面:西方的专制王权打击封建教会势力,普遍实行重商主义和海外贸易,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明清时期极力强化封建皇权,继续推行重农抑商,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和阻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②经济方面:西方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下,在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落后分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使近代科学失去了产生和应用的土壤。③思想方面: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主义,使近代科学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④文化教育方面:西欧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而中国的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总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出现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