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19C末20C初德国梅伊曼和拉伊创立( )教育学
A.实验 B. 文化 C. 批判 D. 科学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是学会
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
A. 学会关心 B. 学会生存 C. 学会创造 D. 学会交往
3. 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性评价
A. 配置 B. 形成 C. 终结 D. 坚定
4. 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立足于克服这些缺陷的是( )课程
A. 综合 B. 核心课程 C. 选修 D. 活动
5. 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的德育是( )模式
A. 集体教育 B. 道德认知发展 C. 社会学习 D. 体谅
6、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主要强调( A )
A课程目标主导作用 B教师对课程再开发C管理者对课程监控 D学生对课程评价
7、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 A )
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
C选择教材教法开展教学工作的权利D检查与评价学生品行、学业、身体的权利
教师权利:进修培训权。民主管理权。获取报酬待遇权。管理学生权。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
8、对于先秦儒家概括的人伦关系,董仲舒最强调三种是( B )
A. 君臣、父子、兄弟B. 君臣、父子、夫妇C. 君臣、父子、朋友 D. 父子、兄弟、夫妇
9、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社学,设立( A )
A. 玄儒文史四馆 B. 玄儒律算四馆 C. 文史律算四馆 D. 文史书算四馆438年宋文帝令设立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和文学馆等四馆,各就其专业招收学生进行教学和研究。
10、熙宁兴学后,宋代太学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B)A. “苏湖教法” 又名“分斋教学法”,北宋胡瑗B “三舍法” C “积分法” 始于宋朝D“六等黜陟法” 清朝“苏湖教法” 开创了我国分科教学之先河,创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重经义和时务。108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主持改革太学,创“三舍法”; 恢复州县地方学校;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编撰《三经新义》。太学分为三舍,区分学生的程度和资格为三等,庆历兴学宋仁宗庆历范仲淹主持 崇宁兴学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主持
11、中国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是(C)学制 A癸卯B 壬子癸丑C壬戌 D戊辰 壬戌学制”1922年效法美国“六三三制”,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确立和近代学制建设基本完成“戊辰学制” 1928年蔡元培,与壬戌学制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有一定改动。12、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C )
A.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1889-1962)清华校长
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中《大学》,相传为曾子作,
做治国安帮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正大光明的德政,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C.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吴羁绊之学府也” 马相伯复旦校歌
13、用文化传统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是(B)A晏阳初 平教会B梁漱溟C黄炎培D陶行知
晏阳初 (1890—1990四川)1923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梁漱溟(1893-1988广西),“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黄炎培 (1878—1965江苏)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徐特立是黄的学生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晓庄师范 育才学校
14、前8世纪后古印度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B )A拉比希伯来B古儒 C书吏埃及D校父
前8世纪后印度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 古儒在教学中常让年长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教学。这后被英国教师贝尔所袭用,成为19世纪英国的“导生制”。
15、古希腊首次将四艺列入教学科目是(C)A毕达格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前572—前497) 毕达哥拉斯把音乐天文算术几何作为“四艺” 另加上文法修辞逻辑构成“七艺”
16、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B )方明联系
A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C注意期待相关集中 D明了联想提示巩固
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传统教育理论代表,阶段教学法创始人,赫尔巴特使裴斯泰洛齐“我要使教育心理学化”的伟大目标由空想走向科学。1806年《普通教育学》,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教育研究所。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17、下列不属于法国大革命教育改革教育观念是( D )
A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B人人享有接受教育机会和权利C教育内容世俗化 D教育实施终身化1965
18、提出“把一切事务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的是( B )
A. 卢梭B.夸美纽斯C. 乌申斯基D. 福禄培尔
乌申斯基(1824—1871),《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代表作为《人是教育的对象》他被认为是俄罗斯国民学校和教育科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国教师的教师。
福禄培尔(1782—1852德国)1826《人的教育》六种恩物,幼儿园之父
19、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决定战后英国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教育改革法案是( A )
A. 《巴特勒法案》B. 1902《巴尔福教育法》C. 1918《费舍教育法》 D. 1870《福斯特教育法》
20、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 D )
A. 葛雷制 B. 昆西教学法 C. 道尔顿制1920美国女教育家 帕克赫斯特 D. 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1871-1965), 1918 “设计教学法”它废除班级授课制度,打破学科界限,摒弃传统的教科书。
帕克(1875~1880)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昆西教学法
葛雷制1907年美国沃特亦称“双校制”、“二部制”或“分团学制”。
21、20C50-60S苏联赞科夫提出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 A )发展A一般 B 特殊C全面D.个性
赞科夫(1901年—1977年),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之一。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是( A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实物教学“算术箱”, 1800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23、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小明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科尔伯格(1927-1987),“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人物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
后习俗水平:道德判断超出世俗法律与权威标准,而以普遍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24 从更广阔视野来论述终身教育,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 B )
A.《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3 B.《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雅克•德洛尔
C.《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0富尔 D.《终身教育引论》
25梁漱溟主张用(D)进行乡村建设,改变农村状况A教政统一B教政养卫合一C精神对话D乡村教育
26.心理学是研究(D ) 的科学 A.人的行为 B.人的思维C.人的意识 D.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7.一般认为心理学属于(A )。 A.中间科学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28.下列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过程的内容(C )。
A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B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C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识过程
29.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项(C )A认识与意志过程 B意志与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与个性 D认识与情感过程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0.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D)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
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31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A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心理现象分为三个部分:
认知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2听觉中枢位于(C) 大脑半球共分为五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A枕叶(枕极和矩状裂周围皮层称视觉区) B顶叶 C颞叶 (颞横回称听觉区) D额叶
额叶皮层大部,顶叶、枕叶和颞叶皮层的其他部分都称为联合区,
33(A)提出关于心理发展“社会文化历史学说”A维果斯基B皮亚杰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
34、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B)
A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0.25-2秒B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7±2个组块)C 长时记忆1分钟上容量无限D永久记忆
按内容分类:形象记忆、抽象记忆(词语逻辑)、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
35、人的大脑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指思维的(A) 性 思维分三种:知觉、回忆和组合。
A广阔B批判C深刻D敏捷
主动性思维(思维主体意志可以支配和控制)和意识思维(直接意识到)是同一种思维,被动性思维包含潜意识思维(间接意识)和无意识思维(无法意识到)。人类的意识思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狭义思维,生物的无意识思维先于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出现,
36、个性心理特征中遗传色彩最浓的部分是(C) A性格B能力C气质D兴趣
气质是人格中的先天倾向。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37、学生临考时的怯场属于(C)
A心境即心情(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 B理智感(情感)C应激(突发而强烈的情绪)D激情即激动(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
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1946年汉斯•塞里, 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
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绪表现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热情,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38、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让学生处于同样强度的注意在(B )分钟以上。注意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
A10分钟B20分钟C45分钟D30分钟 感觉记忆的材料必须经过注意才能进入短时记忆
注意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和知觉(意识、思维)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分三类: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一定努力)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
39、优势心理机能说的提出者是 (B) A阿特金森B培因C艾森克D卡特尔
维果茨基心理机能有两大类:
高级心理机能:随意注意、概念思维、理论性想象、高级情感和预见性意志等。
低级心理机能动物和人的共有 指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形象思维、情绪
亚历山大•培因(1878—1903英国)联想心理学家。提倡心身平行论
40、英国心理学家学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结构论称为(A)
A二因素说1904年 B群因素说 美国塞斯顿 D独立因素论C智力结构三维模型 美国吉尔福特5内容×5操作×6产品=150
智力构成的五种因素: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二、填空题
1、心理现象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进行研究。
2、马斯洛需要层次按序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观察的品质包括: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
4、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
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三名词解释
1.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动机是理想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听觉性失语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叶的颞上回的后方,它能调整自己语言和理解别人语言。它受伤后病人虽能讲话,但语言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人的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这种病人与人谈话时常常答非所问。
3.效度测验的结果是不是所要测量东西。效度有构想效度,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
4.感受性是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人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受性通常使用感觉界限来度量的。
5.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它可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威特金的场依存与场独立说。
答: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人的活动有一个核心即认识,人是按认识来活动的。按认识方式把人分为两类:场独立型人的认识是以本人的储存信息为参照体系。场依存型人的认识是以认识对象所处客观场合为参照体系。个人在认识上的特点可以在知觉上清楚地表现出来。因此可借考察人的知觉而把这两种类型考察出来。
2、简述高原现象及其成因。
答: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停顿的现象。产生原因有:(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3)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4)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5)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6)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7)自满情绪;(8)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末显现出来等。
3、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答: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有明显个体差异。以智力为例,某些人智力超常,某些人智力滞后。(2)表现早晚的差异。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器晚成。(3)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且组合方式有所不同。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反射弧?论述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以及反射弧的环形回路。
答:(1) 反射弧是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人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沿着传人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再由神经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把经过加工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以发生反应。(2)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特殊通路是由特定的神经纤维把感受器中特定的感受细胞与大脑皮层相对应中枢的特定神经细胞联系起来,使感受器与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形成了空间对应关系。特殊通路保证了人们反射的准确性。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传入神经有侧枝进入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把神经冲动传播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保证机体的清醒状态。传出神经侧枝经网状结构的转接,传到身体许多部位,保证一定的姿势,协调肌肉的活动,配合特定的随意运动。(3)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单方向的传导,而是在传人或传出,以致高、低级中枢之间都有来回往返。信息在感受器与中枢间要往返传递好几遍,信息在中枢与效应器之间也要往返传递好几遍。
2、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论述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与优良观察品质的养成。培养学生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6) 观察后的归纳、总结;(7)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8)教会学生自觉养成观察习惯。
3、通过实例说明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答: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遗传、环境、成熟和教育等因素都会对人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1)遗传的作用。性格受遗传的作用较小,它主要是由成长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同卵双生子,气质特征非常接近,但性格特征却迥然不同;并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分开的时间越长,性格的差别也越大。 (2)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态度是一个重要因素。有责任感的父母能创造良好条件塑造子女的性格。纵容型父母往往忽视对子女性格的培养,使子女从小就在家庭教育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家庭气氛对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人通常待人礼貌、诚恳。严厉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冷漠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会养成待人冷淡,对事物失去兴趣消极性格。(3)学校教育的影响。在学校儿童通过对知识学习和掌握逐渐形成世界观,从而影响性格的形成。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同伴交往中,儿童逐渐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形成理解别人、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人的性格是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