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辅导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指导和检查的教学方法。早在1915年,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已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自学辅导法①,学生根据教师预定的教材、指定的作业或自学材料进行自学或做练习,教师适当指导、答疑和小结。1964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受程序教学法的启示,采用“三个本子”的教材在各省、直辖市一批学校中进行自学辅导法的教学实验,取得了成果②。所谓“三个本子”:一是课本,它的特点是寓心理学原则和教法于教材之中,适合学生自学;二是练习本,习题就印在本子上,留出空白给学生做习题;三是答案本,学生做完练习自行核对答案。教师在上课开始时作一些简要的说明并布置学生做练习,然后主要是巡回指导和检查,指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己找出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等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学校在地理教学中采用的一种称之为“综合程序教学法”③的教学方法,实际也是一种自学辅导法,不过它利用全国统编教材让学生自学,更趋于简便。
自学辅导法通过大量实验表明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实验班的学习成绩一般都明显高于对照班。其次,自学辅导法突出了自学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地位,阅读速度、练习速度和练习质量都有所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此外,自学辅导法部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从繁重的讲授和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研究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指导中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自学辅导法和程序教学法在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当时知道结果)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定步调”方面有所不同。程序教学法基本由学生“自定步调”,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
别差异。而自学辅导法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中,教师只能按中等程度的学生“定步调”,基础好、思想敏捷的学生会感到受压抑,而基础差、思维慢的学生则跟不上。“只要班级教育存在,而又没有研究出一种很好的跳级制度,无论自定步调如何优越,仍以集体定步调较为合适②。”因而自学辅导法对于“班级教育不利于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和“自定步调不利于管理”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完全解决。此外,自学辅导法还有其他方面的不足,如: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做习题,单一的书面语言表达对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有缺陷;对于不同水平的学校、班级、学生,用同一种“本子”的教材让他们自学针对性不强,用不同教材又较难实施等等。
(三)发现法
发现法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将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予以教育上的再编制,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途径。发现学习的步骤一般是:①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矛盾,并提出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②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假设;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假设,不同观点可以争辩;④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
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积极倡导发现法,他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①。”布鲁纳在其著名的《教育过程》一书中说明发现法原理时,曾举了一个地理教学上的例子——关于芝加哥的地理位置:首先教师拿出一幅有河、湖、山脉、城镇、矿区等内容的地图,但图中没有标出芝加哥这一城市的位置。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地图并思考:大城市芝加哥的正确位置应该在图中的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思考,提出了芝加哥可能所在位置的几种不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展开了辩论。最后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和地图,找到芝加哥的确切位置,并总结有关城市设置方面的基本原则②。
我国对于发现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展开了研究。下面是一则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发现法教学《中国地理》“根治海河”一段的实例:
教师上课时不首先点明课题,而是挂出未标出图名的海河治理前的水系图和该地全年各月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并对该地区的地形、降水特征作简要的说明和提示:“假设有这么一条河流,请注意水系图中它的水系形状像一把大芭蕉扇。河流上游是山区,广泛分布着裸露的黄土;下游是平原,地势低平。流域的降水特征在该地区全年各月降水量分配柱状图中表示出来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挂图并思考:“这条河流是否容易发生泛滥?为什么?”在学生议论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教师进而提出第二个问题:“假如让你当治理这条河流的水利工程师,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它?”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有关黄河的知识,大多能说出该地区夏季降雨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黄土疏松易产生水土流失,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于河底,使河床抬高,到汛期容易泛滥等原因。并且也能说出,上游可以采取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修建水库、涵养水源,下游可以采取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等治理措施。在议论到该河流“支流多而且集中一处入海”这个关键性问题时,学生的思绪活跃、发言踊跃,最后提出了三种治理的意见。持第一种意见的学生认为可以在支流汇集处修建一个大水库;第二种意见设想把干流加宽、加深;第三种意见提出再开挖其他入海渠道。当这三种意见“争论激烈、各不相让”时,教师宣布:这条河流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名字叫海河,关于如何治理这条河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寻找正确答案。在总结以“增挖入海渠道”作为治理海河的有效措施时,教师解释,“有计划增挖入海渠道”不仅有利于泄洪,还为灌溉和其他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把干流加宽”和“在支流汇集处修水库”的办法因这里有特大城市天津而“几无可能”,从而使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口服心服”①。
发现法的优点,首先是它有利于“提高学生智慧的潜力”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都有益处。其次,发现法“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发现法使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法,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精神、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此外,由于“人类记忆的首先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④,所以通过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也有助于保持记忆。
发现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学生的发现主要是再发现,一个人完全靠自己的发现而学习一切东西,既无必要,也不可能”①,很多教学内容很难甚至不可能设计出一套探索发现的过程供学生学习。其次,运用发现法教学耗费时间太多,往往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此外,发现法对待学生个别差异的适应性也不强,对于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同一种发现方案,显然效果不佳。
(四)“读议讲练”法
“读议讲练”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为主的,融阅读、讨论、讲授、练习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上海市育才中学从1977年开始,在以前的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先后实施于一些试点班,总结了一系列学科的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读议讲练”教学法,一般事先要将班级学生的座次作适当变动,把前后左右相邻的4名学生编为一个小组,并且使全班各小组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自学能力、活泼程度等各个方面强弱相当,尽可能做到“力量均衡、各有特点”。上课时,首先由教师简明扼要地作一些介绍和说明,并布置自学内容,然后让学生各自阅读教材,这便是“读”;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些思考题(思考题有时也可以在自学前出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由各个学生小组进行议论,这是“议”;在各个小组议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讲一讲议论的结果,各组有不同意见可进行争辩,由教师进行小结,并可针对关键性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这就是“讲”;最后根据教学目的,从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出发,教师布置适量习题,学生当堂完成练习,这便是“练”。在读、议、讲、练各个环节中,“‘读’是基础,‘议’是关键,‘讲’是贯串始终,‘练’是应用”①。而其中拟好思考题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与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的“小步子”练习题不同,“读议讲练”法的思考题一般“步子较大”,思考性、启发性较强,如能设计出类似发现法的具有探究发现性质的思考题,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争论、探讨的目的,则教学效果更好。下面是原初中《中国地理》教材有关黄河中下游地区棉花生产和棉纺工业教学内容中,运用“读议讲练”教学法采用的一则思考题实例②:
仔细观察分析一下课本上的插图(图见下页),先用彩色铅笔把棉区和棉纺中心显示出来(棉区用绿色,老棉纺中心用黄色,新棉纺中心用红色表示),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区新中国建立以后新建的棉纺工业中心和老棉纺工业中心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②结合旧中国的社会特点,想一想为什么本区的老棉纺工业集中分布在天津、青岛?
③结合地形、气候、交通、生产和消费等因素分析一下,现在的棉区和棉纺工业分布有什么优点?
“读议讲练”教学法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它不像程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需要花费巨大精力重新编制教材,因而简易可行、便于推广;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思想、互帮互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等等。
“读议讲练”教学法也还有一些值得完善的地方,其理论依据需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对于尚未形成自学风尚、组织纪律性较差的班级和学校,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训练,才能使“读议讲练”各个环节真正得以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由于采用“读议讲练”法,很多教学内容教师没有直接讲授,学生自学的时间占比例较大,因而也受到一部分学生家长的非议。此外,由于该方法对于班级分小组、排座次有一定要求,因而在单学科实施也有一定困难。
第五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通过练习、实习等活动,巩固和完善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方法。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使学生亲自检验所学地理知识的本身是否正确,检验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其次,它有利于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第三,它可以为将来在实践中应用地理知识作准备。对于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更是一条基本的途径。此外,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意志、品德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和实习法。
(一)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或校正,完成各种训练,借以巩固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地理练习的种类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地图读图、填图练习,地理图表分析、绘制练习,地理习题解答练习,地理模型、学具小制作练习,等等。其中,阅读地图和填充地图练习量多、面广,是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运用地图的技能并且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教学方法之一。
根据练习曲线揭示的一般特点,练习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开始阶段,练习效果提高慢;中间阶段,练习效果提高快;结束阶段,练习效果逐渐变慢,直至出现停滞状态,或称“高原状态”。由于练习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练习曲线三个阶段的进程可有较大差异,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练习活动。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求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掌握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②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一般先由教师讲解要领、方法,并作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并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和能力。③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指导,认真及时地检查学生的作业,从而使学生保持成绩和优点,克服缺点和错误。④练习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复杂的练习,可以先分解成几个小环节,再完成整个活动。⑤重视练习质量的要求,但也要掌握对练习速度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做到练习的速度既不过快、也不过慢。⑥要做到练习的适时、适量,既要有足够的练习次数,又不要搞“疲劳”、“题海”战术,做到以大多数学生为标准的适量、适度。⑦练习应注意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练习的信度、效度。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地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法
实习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调查或野外实践活动,以掌握一定的技能、获得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实习法使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去感知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它比练习法在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创造性方面都更进一步。地理实习经常同团队活动、地理活动课以及乡土地理考察调查活动结合起来进行,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发扬探索、发现以及刻苦耐劳的精神。地理实习的种类很多,例如地形测绘实习、地质地貌水文实习、气象测报实习、天象物候观测实习、地震测报实习、小区域地理调查实习等等(参见本书第八章)。
运用实习法必须事先精心设计实习项目,拟订周密的计划,充分进行组织准备。实习中应调动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各种仪器、工具,做好观察、测量、调查记录,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观测、操作、调查。在实习后还要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或总结。
例如,小区域地理调查实习可按照下列方法和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
(1)选定调查课题 调查课题应与地理教科书内容密切联系。由于受调查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限制,调查课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而不宜笼统。
(2)确定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的选择要考虑:所选区域是否符合调查课题的要求;区域的距离远近、交通条件是否方便,等等。根据调查计划还需进行预测。
(3)拟定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 把调查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问题,或者用表格的形式拟订一系列小栏目。如果需要进行问卷调查,还需设计好问卷。问卷的问题要简洁,最好采用“选择题”或“是非题”的形式。
(4)做好组织工作 调查可采用集体方式调查,如分年级、分班、分小组调查,也可采用个人分散方式调查。
2.调查方法
(1)请有关人员根据调查内容介绍情况,回答有关问题,并提供材料。如果采用问卷调查,则请被调查人员填写问卷。
(2)查阅资料。
(3)实地采集样本、素材、数据。
调查时要多问、多思考、细观察、勤记录,千方百计获得详尽资料和真实素材。
3.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
调查材料搜集完毕后,要进行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课题、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调查得到的材料(有关数据可绘制成图表)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的区别在于:调查报告要求全面,能反映出整个调查过程和成果;而小论文则是利用调查得到的素材,就某一个专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见解。
4.交流调查报告,宣读小论文。
附:小区域地理调查实习提纲举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