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地理教学内容综合性的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形成并运用科学而又有效的认识方法,才能使学生达到认识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目的。长期地理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空间的综合—分析方法”,就是这种科学有效的认识方法。这是综合—分析的认识方法与地理教学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有:
(1)以综合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为目的;
(2)以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空间位置、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为主要内容;
(3)通过综合(从整体出发了解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范围)→分析(认识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及之间的联系)→综合(将各要素特征及联系的特征,综合成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的认识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由于空间综合—分析方法能有效地认识不同规模与范围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如:乡土地理、中国分区地理、国家地理及大洲地理等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内容的区域性
地理教学内容反映规模不同的地理环境,小到乡土地理、中国分区地理,大到大洲地理甚至世界地理,虽然它们的规模大小不一,但是它们都是具有一定空间范围与位置的地域。这种以具体区域为认识、研究单位的特点,就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区域性。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区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是反映具有一定范围、一定位置的地区内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在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是通过组成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特征及它们的联系,综合而成的。因此,区域特征正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在具体地域范围内的反映。
2.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是反映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相异之处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通常是以作业、练习形式出现,用以巩固、提高已学知识。区域差异主要通过对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间的比较,反映地区间地理环境的差异。
教学内容区域性的特点,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建立空间概念
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空间分布差异的结果。例如,纬度位置的差异导致热量输入的差异,进而影响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交通位置的差异导致物质、能量、信息传输状态与水平的差异,进而影响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众多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因此,要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必须从空间位置、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去揭示各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彼此的差异。这样,建立空间概念就成为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和任务。为了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就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理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对有形的空间观察和分析中,逐渐形成抽象的空间概念。
第二,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在认识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时,必须运用比较的认识方法。因为,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从一般特征中抽象出特殊的、本质的特征。同样,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揭示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例如,为了认识我国三大平原的地理差异,必须对它们的各方面进行比较,别无它途。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重视比较法的研究和运用。
(四)广泛性、综合性与区域性之间的关系
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是由地理教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本质特征所决定的。由于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面,这里是地球上能量转换、物质迁移过程最复杂、激烈的地域,因而形成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这就是地理教学内容广泛性的基础;而构成这一复杂地理环境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称为系统,因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或统一性,这就是地理教学内容综合性的基础;由于
地球表面的不均匀性,例如,球形的形状,水陆的分布、陆面高低的变化、物质(包括生命物质及人类)分布的不平衡⋯ .形成了地理环境(地区的)差异性,这就是地理教学内容区域性的基础。
地理教学内容的三个特点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是形成其他两个特点(综合性特点和区域性特点)的基础;综合性使广泛的地理知识成为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它又是形成区域特征的途径;而区域性不仅是广泛性的基础,而且是具体体现综合性的形式。三个特点正是在互相联系与互相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地理教学内容特点,影响教学过程的进程。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为了适应教学内容的特点,必须把广泛性、综合性与区域性联系在一起考虑,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例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不仅是为了适应综合性的特点,而且是认识区域特征、提高广泛的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的需要;而建立空间观念,又不只是为了突出区域性,这也是空间综合—分析方法所必须的,同时,对提高地理记忆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图4-3 广泛性、综合性、区域性特点之间的关系
三、地图广泛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
(一)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地理教材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不可缺少的地理教学用具。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即地图教学,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成为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地图之所以能在中学地理教学居于如此重要地位,主要是由地图本身的性能所决定的。
1.地图是研究地理环境的有效工具中学地理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是规模巨大的,无法直接搬进课堂为学生直接观察与研究。而地图采用了数学方法及特殊的表现方法,将这一巨大的客体,再现于学生的眼前,提供了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观察、认识与分析地理事物的可能性。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复杂多样,各要素间的联系更是纵横交错。同时,很多本质的特征被表面现象所掩盖,不易被发现。这些都增加了地理教学过程的困难。地图运用符号的形式,根据教学的需要,高度概括地表现了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和联系,例如,为反映上海市的优越交通位置,在地图上就可用不同符号表现出长江口、东海、津浦铁路和沪杭铁路、各条航空线以及上海市的位置。这样,为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分析地理环境的复杂要素及其联系,并从中揭示它们的规律,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地理过程很多是周期性的或是长期、缓慢的,这也带来了观察、认识的困难。地图可以同时反映地理环境在不同时间序列中的状态,表现地理过程的特点,克服了时间延续的障碍。例如,在同一图中表现出夏季风在不同月的运行位置,就可以将夏季风进退的过程,形象地反映出来。
2.地图能很好地反映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三个特点地图用经纬座标准确地再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用各种符号表现多种多样的地理事物,因此,可以在小的空间范围内,容纳大量地理知识:地理事物及它们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这正是反映地理教学内容广泛性特点的有效手段。
地图可以根据需要,将研究的地理事物同时表现在图中,这种同时性,有助于整体地认识地理事物,揭示各事物间的联系。这正是进行空间综合—分析方法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地图又是反映地理教学内容综合性特点的必要手段。
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它不仅能正确反映地理事物的位置,也能正确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范围。它可以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空间结构,即区域特征;也可以将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同时再现于图上,反映它们的差异,即区域差异。因此,地图本身,就是地理教学内容区域性的反映。
由于地图是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使它成为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这就确定了它在地理教学过程的地位。因此,要认真研究地图教学的特点、方法与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广泛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
(一)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广泛联系
由于中学地理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由于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由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成为广泛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主要表现在:
1.联系生活地理知识内容丰富,接近生活,它可以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例如,天气预报、旱涝汛情、环境保护、旅游生活、交通运输、农时节气⋯ .都与地理知识有关,联系这些生活常识,并用地理科学知识加以解释,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内容。
2.联系时事政策地理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分析国内外时事,正确理解国家政策。联系时事政策,也正是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科际联系地理知识可以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数学、人口等众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联系。例如,学习地球各圈层物质循环运动时,联系物理知识;学习矿物岩石时,联系化学知识;学习工业、城市的发展,联系近代史知识等等。这种联系不仅沟通了各科的教学,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有利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也可以联系时事政策;可以联系自然科学知识,也可以联系社会科学知识。这种广泛联系实际的特点,又成为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与其它学科教学之间的重要区别。
(二)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影响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广泛联系实际的特点,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本身功能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增强时代感、亲切感、趣味感和紧迫感。
1.时代感教学中不断的联系国内、外时事,吸收了最新的信息,使教学与时代“同步”,因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时代感;
2.紧迫感在教学联系国内、外时事中,既了解了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也知道了我国目前面临的困难,因此,将使学生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心,形成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准备为改变祖国面貌贡献力量的紧迫感;
3.亲切感教学联系学生及其亲友的生活实际,这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因而对地理教学会感到亲切;
4.趣味感在上述广泛的联系中,学生会感到地理教学是亲切的、有趣的,有应用价值的,因而激起求知欲,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兴趣。
由此可见,只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适当的安排,突出中学地理教学过程广泛联系实际的这一特点,将会增强教学过程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节 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途径
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也是地理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实现的。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正确的改革途径。
一、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目标
(一)目标的确定
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目标,就是改革教学工作的目的。确定这一目标,是改革教学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无法改革教学,即便进行了“改革”,也是盲目的,也很难取得成功。从中学地理教育整体看,组成中学地理教育的任何活动、过程,都是为了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目的和任务的。但是,就其中具体的活动和过程而言,它们又具有局部的、更具体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目的,从总的教育目的讲,虽然仍是为了实现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而直接的、具体的[说明]在地理教学中,实现高层次活动目的的手段,正是低层次活动的目的。图中反映了教学中目的与手段相互转化的过程,对确定教学中各种活动的目标,指导意义。
图2-2 地理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目的
目标,则是为了使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合理,即“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确立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的关系(见图2-2)。这是根据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整体目的所决定的具体目标。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师通过教学的活动(包括教师自身的活动及使用教材、教具进行的活动),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控制与影响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作用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指导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习,提供科学方法和示范的作用;疏导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学习、发展顺利进行的作用。
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切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
教学目的的确定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成效的、健康的发展;教学的质量评估,最后要以学生发展的水平为依据。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确立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是相互联系的。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与条件,前者是后者的途径和保证。因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同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符合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要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离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得以发展。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紧密相关,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体现
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而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成为教师改进教学的直接目标。
二、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主要途径
(一)深入研究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的规律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为前提的。只有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才能对学生起到引导、指导和疏导的作用。同时,确立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直接要求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强调了研究学生发展规律的重要性。
学生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由学生生理与心理条件所决定的,但同时,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有差异。例如,由于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可在课堂直接观察的地理环境,所以,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建立地理事物的表象,就成为重要过程。因此,在研究、认识学生发展规律时,要结合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二)改进教材分析的方法、提高教材的分析水平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源泉,是学生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理教材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发展。但是,在地理教材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起着重要作用:对教材内容加工、组织,使其适合学生学习;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应用教材内容。这种作用,是对学生学习发展的引导、指导、疏导过程,因此,也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看来,教师加工组织教材,正是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保证。地理教材对学生学习发展影响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加工组织能力。好的教材,经过有经验的教师加工组织,会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质量差的教材,经过有经验的教师加工组织,也会改变其性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加工组织教材能力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必须改进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方法,提高教材分析的水平。不仅对局部的具体的教材进行分析,还要从宏观对整体教材进行分析;不仅分析知识组成与结构,而且要分析能力与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分析智力发展条件,还要分析思想品德发展的可能性⋯ .通过科学的教材分析,为教师全面实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形式和程序。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间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正是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途径。因为教师正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各教学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在内),参与教学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目的。例如,运用观察法进行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标本或实物去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表象,因此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中设计观察法教学,就可以协调好教学要素间的关系,以保证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了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合理地协调各教学要素的关系,就必须研究、了解各教学要素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教学方法结构。
(四)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诸途径的关系
认识学生发展的规律、提高教材分析的水平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最主要的途径。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首先,认识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的规律,是进行中学地理教材分析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任何教材的分析过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与设计过程,都必须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反之,学生发展规律的指导作用,又必须通过教材分析与教法设计的过程,才能体现出来。其次,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的成果,又是地理教学方法设计与改进的依据,只有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当然,教材分析的成果,也必须通过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才能得以实现。
由于三个方面的关系如此紧密,因此,在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工作中,须将它们联系起来,视为统一的整体。
思考与练习
1.学习本章后您是否明确以下问题:
(2)本章中关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本章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特点的论述其出发点是什么?
(4)改进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途径有哪些?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何
在?
2.阅读有关书籍或文章,找出两种以上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论述,与本章
中的有关论述进行比较,并说明您的看法。
3.地理教师为何要研究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您对书中所阐明的中
学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有何看法?
4.举一教学中的实例,说明人地关系论对地理教学活动的影响。
5.根据自己教学的体会,论述应如何改进中学地理教学。
6、课堂讨论选题: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感知实践(角色扮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