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指出每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14. 试述“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教学技能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5. 历史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活动—探究教学模式等,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指出其采用了何种教学模式,并对这一教学模式作简单的介绍。
案例:
教学内容:伟大的文艺复兴
教学准备:(1)查找与文艺复兴有关的图片资料、书籍、音像制品、艺术作品
(2)总结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摘取其精华片断
(3) 布置学生课前列出相应表格,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进行总结
教学步骤:(1)用幻灯片播放图片《蒙娜丽莎》,导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
(2)学生自由发言,扼要讲清所收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课前的整理,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展示,各小组选出最全面的总结展示给大家
(4)各小组进行比较,总结出文艺复兴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5)教师归纳总结
16. 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开头语好比是新闻的导语,设计得生动形象,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便有个良好的开端,导入法多种多样,请设计一种以歌曲为开端的导入环节。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D[解析]教师历史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评价结论的信度和效度。
2.ABC[解析] A、B、C三项都属于原始教育的特征。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是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
3.B[解析]谈话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对谈话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运用谈话法教学时应注意谈话的中心应围绕和服务于教学目的。
4.ABCD[解析]略
5.BCD[解析]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故本题选BCD。
二、填空题
6.关键期
7.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
第二部分 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所以正确答案为A。
2.D[解析] 略
3.B[解析] “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从本国出发,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被称为“三角贸易”。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故本题答案为B。
4.D[解析] 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故本题选D。
5.A[解析] 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有的是直接对周边各族的吞并,有的是加强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接触,这些都直接促进了民族融合;而铁器的使用、各国的变法、商业的兴盛,则是间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本题答案为A。
6.C[解析]太平洋战争是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进行的战争,日本大规模地发动法西斯战争, 需要及时保障战争的供给,而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同时地大物博,正符合日本以战养战,掠夺军事补给的需要。
7.B[解析]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悍然侵占我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施行野蛮的殖民统治。
8.D[解析]新罗曾与唐保持友好关系,经济上两国往来频繁,新罗人曾到唐朝做官,中国的文化典籍大量传入新罗。日本与唐的友好交往主要是通过遣唐使和民间宗教组织的相互访问进行的。日本人通过友好访问或留学长安,把唐代的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9.D[解析]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之后,共产党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领导中国进行新的民主主义革命。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必然会被人民所摒弃。
10. B[解析] 孔子是一名教育家,他第一个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二、材料分析题
11. (1)《南京条约》开放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分布在内地的长江流域,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2)由材料二可知,日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省;中日两国政府确认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之间一切争端。
(3)勿忘历史,热爱和平,开创中日友好关系的新局面;中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努力等。
12. (1)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不同之处:材料一未能分阶段地提出党的革命纲领,材料二明确规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党的最高纲领。原因:说明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已经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
三、问答题
13. (1)“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恢复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的利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滞胀及调整期:世界经济危机,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取消国家干预,控制货币增长,削减社会福利。
(3)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大力改革,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力度,充分利用新技术成果,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
14. 为扫除旧社会的遗毒,廉明吏治,从1951年底开始,中共中央在全国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三反”指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主要在党政机关、国营经济部分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五反”指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主要在各大中城市的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
“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腐败份子,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同时提高了党在人民中的威信。二是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违法行为,对工商业者普遍地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人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制度和实行民主改革,从而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三是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抵制资产阶级腐蚀思想的能力,树立了新社会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风气。
四、教学技能题
15. 这一案例采用的是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原则是: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模式有它自身的优缺点,其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缺点是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16. 教学内容:“九一八”事变
导入:教师:下面我为同学们唱首歌,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我歌里面蕴含着哪个历史事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唱完了,谁能告诉我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呢?
学生:“九一八”事变。
教师:对,“九一八”事变,一个很让人悲愤的历史事件,那么这一事件究竟是怎么个情况,使人“离了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一起学习“九一八”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