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2010年3月7日)启用
部分题目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1903年桑代克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
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
3.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的是测验的效度
4.知识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5.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垂直迁移
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7.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他律水平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对世界的解释是因人而异的
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独立三类目标结构
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
二、填空
20.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学习结果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
2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答:此判断错误,本能也会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答:此判断正确,准确的定向是模仿的必要条件
2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答:此判断错误,有些假设是不能有直接检验的方式进行的,
24.价值辨析观点是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答:此判断错误,恰恰相反,价值辨析观点不关注价值本身,而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四、简答
2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七点: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2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à阶段性,从人的一生看,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重叠渐进à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却有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27.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模象即是模拟性形象。模象直观就是对事物的模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根据需要突出本质;突破局限提高直观效果
局限:可能与实际脱节,应该与相关实物直观相结合
28.简述心理学健康的标准
答:
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
熟悉教材: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
了解学生: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
贯彻始终: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包括学生自我反馈和教师反馈。
多使用“双向反馈”:教师à学生à教师
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表扬多于批评,因人而异。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当把成功归因为内部、稳定和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大
当把失败归因为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小
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对成败进行归因
30.请结合实际说明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答:元认知策略包括:(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节策略,具体运用如下:
1.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指的是要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谋划具体活动,并预计其有效性。在学习开始之前应该在分析各方面情况后制定一个恰当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执行。
2.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策略的效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自我提问。
3.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的策略。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调节策略通常和监视策略共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