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教学媒体
D.教学实施
E.教学评价
16.知识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 ( )
A.选择阶段
B.领会阶段
C.保持阶段
D.记忆恢复阶段
E.应用阶段
17.素质教育的特点是 ( )
A.学生为中心
B.整体性
C.基础性
D.内化性
E.综合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8.教育
19.教师的“教员”角色
20.课程要素
21.活动课程
22.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3.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24.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25.简述课程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26.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27.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13分,任选两题,共26分)
28.试述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29.试述学习活动方式组织必须符合的要求.
30.论述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学A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向选择题
1.A 2.D 3.A 4.A 5.B 6.B 7.A 8.B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1.ABCD 12.ABC 13.ACDE 14.ABCD 15.ABCE 16.ABCE 17.BCDE
三、名词解释
18、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1分),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2分),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1分)
19、这是教师最突出的角色(1分),他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在核心的地位(1分)。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2分)
20、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要素(2分)经验主要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间接时间(1分);经验因素是新生一代必须从前人经验中吸收的“因子”(1分)
21、是相当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2分)。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2分)
22、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2分),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
四、简述题
23、(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分)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2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2分)
24、(1)家庭在教育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1分)
(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1分)
(3)家庭在教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1分)
(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特种作用(1分)
(5)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于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2分)
25、(1)重视课程知识的理论化、综合化(1分)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1分)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1分)
(4)重视个别差异(1分)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1分)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1分)
26、(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现代化设备(2分)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1分)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1分)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1分)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1分)
27、(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1分)
(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2分)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1分)
(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分)
五、论述题
28、(一)师生关系的表现:(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1分);(2)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1分);(3)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1分);(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1分);(5)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1分)
(二)要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需要:(1)在师生相互态度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分);(2)师生感情关系上,需要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2分);(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上,师生之间呈现出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2分)
29、(一)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1)要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与系统性(1分);(2)要使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1分);(3)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活动的统一(1分);(4)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完整性的统一(1分)
(二)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1)要保证不同年龄的学生必需的休息和娱乐时间(1分);(2)合理分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1分);(3)合理设计各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量(1分);(4)合理安排劳动量和体育运动量(1分)
(三)劳逸安排的节奏性。(1)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交替进行(1分);(2)文理各科、动静科目的交替安排(1分);(3)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每节课以30分钟为宜(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