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模式
2.“白板说”
3.义务教育
4.个性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
2.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活动课程论的特点及其缺点。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论述班主任如何做个别教育工作。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2.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该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
对奥赛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论,这就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B [解析]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力,编写一个讲授提纲,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提纲的运用可以灵活掌握,或边板书边讲解,或边进行教学活动边概括,或者二者结合。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D[解析]品德评价法的方式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等。
4.B[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7.C [解析]战国后期,《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8.A[解析]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一本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著作,是建国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教育学教材。
9.D[解析]一般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由于它们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受教育者发展不平衡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
10.C [解析]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5.A[解析]校园环境是“第二教师队伍”,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一种“隐性课程”。
6.C [解析]“教学相长”最早出自于《礼记?学记》,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11.A[解析]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2.C[解析]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13.C[解析]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一所小学的绩效一般包括学校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等,同时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由以上诸方面所反映的学校组织及其人员的素质、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14.A[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爱好、特长,因为符合学生的特点,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没有自愿性,也就不能体现其优越性。
15.C[解析]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二、名词解释
1.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
2.“白板说”: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3.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
4.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并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2.[参考答案]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参考答案]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4.[参考答案]
活动课程论是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
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缺点: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面、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对优等生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配合因势利导。
(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
(5)要贯彻德育原则。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2.[参考答案]
我认为该市教育局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了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为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四育的发展,厚此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