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今天的语文课是一堂公开课,按平时上课的惯例,我应该依学号顺序抽一名学生进行课前“一分钟讲演”。直到上课铃响起时,我还在犹豫,今天的公开课是否取消这个“节目”。因为这次讲演正轮到魏霞,而她是一个说话结结巴巴的胆小的女同学,如果她没说好,岂不是“杀”了我这堂公开课的“风景”?
但是,不容我多想,当师生互相问好以后,我正准备直接讲课时,魏霞同学竟然举起手并用哆嗦的声音说:“李……老师,今天……该我……讲演……”我只好让她走上讲台发表演说,内容是报告当天的新闻,她的声音照样结结巴巴,但比平时要稍微大声一些,而且看得出来,她事前是做了相当认真的准备的,仅凭这一点,我就应该鼓励她,而且相信她会受到鼓舞的。
正当我准备热情洋溢地表扬她一番时,我脑子里突然转了一个弯,何不把我个人对她的表扬变成全班同学对她的赞赏呢?于是,我有意问全班同学:“比起过去,魏霞同学的进步大不大啊?”“大!”同学们一致说。“好!那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魏霞的进步表示祝贺!”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来自同学们的鼓励无疑让魏霞振奋,因为,这以后她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了。
结合相关知识,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学中常见现象的评价和了解。
【参考答案】由于遗传、后天训练等的不同,每个学生在同一成长阶段所展现出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忽略的群体。他们平时表现的机会不多,得到表扬的机会也少,即使有所进步,但由于进步的微小,一般也难以引起老师的重视。如何对这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这些平时表现机会不多、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所取得的进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才有可能逐渐激发他们好学向上的动机,促进他们取得进步。在该材料中,这位教师灵活处理课堂,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把对魏霞的表扬变为大家对她的认同和鼓励,这极大地振奋了魏霞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该同学的自信并促进了她的成长。
【案例2】某市教育局收到了一位姓张的家长的申诉信,说他在农村读初二的儿子在学校多次被校长王某体罚,身上多处受伤,要求市教育局追究该校长的责任。于是教育局派人前往调查,结果出人意料。该学校的校长是一位31岁的年轻人,工作很有干劲。3年前,被镇教办提拔为该校校长,他下决心整顿学校的组织纪律,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对学校行政人员和老师们说,你们大胆去抓,有哪些学生不听管教,你们就交由我处理。他的处理办法很简单,先关学生禁闭,然后在禁闭室内训斥学生。事情暴露后,本地一些农村干部认为校长做得对,学生不听管教就该这样做,并且站出来要为该校长担保。
针对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并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首先,这位校长下决心要整顿学校的组织纪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学生能在更好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其工作积极性和出发点是对的。但其举措显然有欠妥之处,不仅有不符合教育管理原则的地方,甚至有违纪违法之举,而且其粗陋的管理思想、简单的管理方法,不仅可能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还可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次,对于该校长的在整顿学校组织纪律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不合理措施,相关部门应该责令立即停止,并提出相应的批评和教育,改正该校长的一些不合理的整改方式。
最后,在整顿和维护学校组织纪律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良好的动机需要用合情合理、合规合法手段、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案例3】我国古代有很多蕴涵深刻道理的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些名言警句都引人深思。
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说明材料中的两句名言体现了教师怎样的行为规范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师行为规范的了解。
【参考答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榜样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刻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于自律,不但注意自己的仪表,做到言语得体,穿着得当,待人有礼,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而且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做到以德服人,内外兼修,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力量,不但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也为其树立社会上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引导学生。
【案例4】一次自习课上,有几个平时散漫的同学大声聊天,一个团员站起来制止他们。说话者非但不听,反而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狠狠地打了制止的同学,那个同学并不示弱,也回击了一拳,于是大声说话聊天的结成一方,反对他们的也结合在一起,先是说理,后是动手,班里立刻大乱起来。班主任张老师开会回来后,双方同学纷纷反映情况。张老师要求反映情况的同学都回去准备,在集体面前摆情况讲道理,以理服人。对没有直接参加这次“战斗”的女同学,也鼓励她们大胆发言。辩论会开始后,张老师先讲明,这次讨论会要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同时又讲了树立正确舆论的重要性。由于大家准备充足,讨论十分热烈,通过辩论,事件的是非对错也越来越明显。最后,聊天的同学只好认输。张老师总结时表扬了积极发言坚持真理的同学,对那些聊天的同学也没有再批评,而是肯定了他们能倾听同学意见,坦诚承认错误的正确做法。那些原以为老师会严惩他们聊天捣乱的同学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从这以后,集体舆论慢慢树立起来了。
结合教学理论相关知识,分析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学现象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中学生大部分是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身心发育虽然还没有达到足够成熟的程度,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判断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以民主为基础思想,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使班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不但可以帮助班主任减轻班级管理的繁琐程度,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塑造良好的班风。“民主”是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只要充分发挥出“民主”思想的作用,班主任就能在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使班级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材料中的这位老师面对班级中出现了两大矛盾群体,没有事事亲力亲为,而是巧妙采用班会讨论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来,发挥班级民主的力量,以德服人,不但解决了矛盾,也使学生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