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二○一○年四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小学组)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心理学家是 ( )
A、 韦伯
B、 荣格
C、 华生
D、 冯特
2.新生儿生来就会吸吮,食物进入口中会分泌唾液,这属于 ( )
A、 条件反射
B、 定向反射
C、 无条件反射
D、 探究反射
3.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应答叫 ( )
A、 反映
B、 反应
C、 反馈
D、 反射
4.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定周密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定条件下引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为 (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实验法
5.在小学儿童的感觉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是( )
A、 视觉
B、 听觉
C、 肤觉
D、 运动觉
6.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
A、 感觉
B、 知觉
C、 思维
D、 想象
7.有人对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的稳定性做研究,发现12岁以下儿童的注意可维持在 ( )
A、 20分钟
B、 25分钟
C、 30分钟
D、 35分钟
8.在小学阶段发展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注意品质是 ( )
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稳定性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分配
9.当你中途离开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但过一会儿,视力就恢复正常。这是因为感觉具有( )
A、 明适应
B、 对比
C、 暗适应
D、 疲劳
10.根据我国学者对儿童观察力发展阶段的研究,小学中年级儿童大部分属于认识的 ( )
A、 个别对象阶段
B、 空间联系阶段
C、 因果联系阶段
D、 对象总体阶段
11.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属于 ( )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运动记忆
12.研究表明,儿童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的年龄大约在( )
A、 5~7岁
B、 7~9岁
C、 9~11岁
D、 11~13岁
13.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形象属于( )
A、 有意想象
B、 无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14.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哪一特性发展的表现( )
A、 创造性
B、 现实性
C、 有意性
D、 概括性
15.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是 ( )
A、 分析
B、 抽象
C、 概括
D、 综合
16.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 ( )
A、 六、七岁
B、 七、八岁
C、 八、九岁
D、 十或十一岁
1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 )
A、 思维的概括性
B、 思维的灵活性
C、 思维的间接性
D、 思维的深刻性
18.“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 )
A、 言语表情
B、 肢体 表情
C、 面部表情
D、 音调表情
19.“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哪一意志品质差的表现( )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自制性
D、 坚持性
20.诸如正直、慷慨或懒惰、吝啬这些个性品质都是表示人物的 ( )
A、 气质特点
B、 情感特点
C、 能力特点
D、 性格特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心理过程和_________两大部分。
2.大脑皮层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_____叶四个叶。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________过程。
4.____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和________法。
6.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__________成分和行为。
7.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_________。
8.感受性即________的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
9.入小学后__________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可达成人水平。
10.记忆是人脑对_________的事物的反映。
11.画家善于______记忆,数学家善于逻辑记忆。
1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__________的反映。
13.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途径有(1)概念形成;(2)__________。
14.治疗儿童恐怖症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法。
15.移情是指人们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_____________的情绪反应。
16.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___________的良好行为习惯。
17.品德是个人依据_________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8.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和__________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19.班级中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和_________。
20.古希腊医生希波格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其分布多寡构成了人的
气质差异,即______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2.简述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
3.简述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4.简述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5.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四、论述题(共10分)
有一位日本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蜘蛛网般的人际关系;二是要有健康向上的性格。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性格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你将如何培养小学儿童获得良好性格。
甘肃省二○一○年四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心理学(小学组)试题参考答案
(9999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C 3.D 4.D 5.A 6.C 7.C 8.B 9.A 10.C
11.A 12.C 13.C 14.A 15.B 16.D 17.C 18.B 19.B 2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个性心理 2.枕叶 3.意志 4.脑 5.实验 6.情感 7.无意注意 8.感觉9.语音 10.经历过 11.形象 12.概括 13.概念同化 14.系统脱敏法15.他人共有16.自动控制 17.社会道德 18.相互作用 19.凝聚力 20.胆汁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2. 1)教师的主导性;
2)学生的全员性;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3.联系:1)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
2)情感也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区别:1)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4. 1)动机冲突;
2)意志行动的决策;
3)意志努力。
5.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四、论述题(共10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适当参照群体;
2、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3、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
4、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5、一定要重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