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小学及以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皮亚杰采用_____研究道德现象。( )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儿童故事法
D.加一法
2._____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 )
A.主观道德
B.客观道德
C.他律道德
D.自律道德
3._____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 )
A.学习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4. _____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 )
A.动机
B.内驱力
C.诱因
D.强化
5._____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 )
A.认知好奇心
B.成就动机
C.自我效能感
D.成就归因
6._____的思想来源于普莱西发明的教学机器,但其真正的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
A.掌握学习
B.程序教学
C. 合作学习
D.发现学习
7._____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 )
A. 教学目标
B.学习准备
C. 教学策略
D.教学评价
8._____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根本分界线。 ( )
A. 认识环境
B.识别食物
C. 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D.食物条件反射
9. 小学儿童观察能力分为几个阶段,在幼儿期主要是_____的发展( )
A.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B.认识“个别现象”阶段
C.认识“因果关系”阶段
D.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10.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中_____是信息的提取和输出。 ( )
A. 识记
B.保持
C. 回忆
D.遗忘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包括( )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证实阶段
12.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两种(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13.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
A.生理的个别差异
B.心理的个别差异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14.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素说。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和——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G.道德倩念
D.道德行为
15.小学儿童学习准备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动作技能水平
B.人际交往水平
C.自我意识水平
D.智力发展水平
16.下列对“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B.客观现实支配心理发展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D.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17.知觉的特性包括( )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8.教师的威信有( )
A.权力威信
B.信服威信
C.知识威信
D.人品威信
19.意志的特征有( )
A.明确的目的性
B.与个人品质相联系
C.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D.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是_____,天真烂漫,_____,_____,喜欢模仿;做事喜欢成功。
2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_____。
23.情感易于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_____满足;善于控制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_____满足。
24.根据学习理解程度,学习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25.提出“同化”和“顺应”的是_____。
26.认知发展的准备取决于_____,生活经验,_____和_____的共同影响。
27.联结说认为学习中正确反应逐步稳固取决于_____,_____和——三个条件。
28.言语包括_____言语,_____言语和_____言语三种形式。
29.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属于_____。
30.德国心理学家_____提出了顿悟说。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哪些角色创新?
32.列举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
33.如何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
34.品德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35.教师的角色及其职责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2006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小学及以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D 5.C 6.B 7.B 8.C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1.ABCD 12.AD 13.CD 14.ABD 15.ABCD
16.ACD 17.ABCD 18.AB 19.ACD 20.ABCDE
三、填空题
21.幼稚性好动好奇
22.赫尔巴特
23.即时推迟
24.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25.皮亚杰
26.遗传基因智慧刺激教育背景
27.练习效果准备
28.口头书面内部
29.接受学习
30.苛勒
四、简答题
31.(1)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 (3)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 (4)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32.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有:第一阶段:前习俗水平,服从和惩罚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第二阶段: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持权威和秩序取向;第三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普遍原则定向。
33.(1)求知欲与好奇心的培养; (2)合适的学习目标的确立; (3)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 (4)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5)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4.(1)品德要素整体协调发展原则; (2)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原则; (3)行为强化与价值引导原则; (4)合力协同影响原则; (5)品德教育十六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励之以恒、导之以行。
35.教师的角色: (1)指向教学:教学设计者、组织管理者、知识讲授者、反思者与研究者; (2)指向学生:榜样、指导者、促进者、朋友、心理辅导员; (3)指向自己:发展者。
五、论述题
36.(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3)对教育的启示。
37.(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提出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则应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2)以情动人。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学生的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