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7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
(使用范围:小学 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A. 强制性 发展性 基础性
B. 普及型 基础性 发展性
C. 强制性 发展性 普及性
D. 普及性 基础性 强制性
2. 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来说,课外活动具有
A. 自愿选择性
B. 灵活多样性
C. 独立自主性
D. 伸缩广泛性
3. 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A. 认知策略
B. 学习策略
C. 认知方式
D. 认知技能
4. 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是
A. 发现教学
B. 指导教学
C. 情境教学
D. 程序教学
6.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是
A.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B. 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
C. 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
D. 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6.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中具体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是
A.依法执教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爱岗敬业
7.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是
A.理想
B.信念
C.意志
D.道德
8.《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属于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9.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教师申诉书后必须做出相关处理的期限是
A.15天
B.20天
C.30天
D.40天
10.教学技能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交际技能
D.言语技能
11.介入教学是一种
A.教学方法
B.教学技能
C.学习方法
D.教学技能训练法
12,随着教学的进程,在黑板上展示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细目,表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这是
A. 提纲式板书
B. 重点词语式板书
C. 对比式板书
D. 问答式板书
13.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位教师运用的是
A.直观技能
B.体态表达技能
C.提示技能
D.批评技能
14.“管理者既要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要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区影响集体”,这一原则是
A.全员激励原则
B.教管结合原则
C.协调一致原则
D.平行管理原则
15.主体性班级管理最直接的效果是
A .提高班级管理效益
B.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C.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
D.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16.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
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实习的方法
17.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
18.暗示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A.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9.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A.选拔功能
B.甄别功能
C.鉴别功能
D.激励功能
20.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搜集研究对象的具体资料。这种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个案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发展上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
A. 有效控制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B. 加强个体发展
C.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 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E. 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 下列选项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 弹琴技能
B. 阅读技能
C. 记忆技能
D. 运算技能
E. 体操技能
3.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
A.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B.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灵魂
C. 衡量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D. 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E. 贯穿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
4. 教育政策的特点具有
A. 战略性
B. 可行性
C. 原则性
D. 权威性
E. 政治性
5. 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具有明显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理解层次的目标可以表述为
A. 记忆
B. 解释
C. 证明
D. 复述
E. 推导
6. 教学口语应具备的特点有
A. 科学性
B. 艺术性
C. 思想性
D. 启发性
E. 严肃性
7. 通过常能训练,可培养学生的
A. 自爱能力
B. 自理能力
C. 自治能力
D. 自护能力
E. 自学能力
8. 下面的观点正确的是
A. 凡是给教师带来麻烦的行为都属于问题行为
B. 问题行为具有稳定性
C.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教育,在一定条件和诱因下,问题行为可能发展为变态行为
D. 偷窃、打架等属于人格性问题行为
E. 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社会文化、学校和学生四个因素
9. 情境教学法产生的依据是
A.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B. 知识和智力的相互作用
C. 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
D. 情意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
E.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统一
10. 教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A. 研究课题的选择
B. 研究方案的设计
C. 研究方案的实施
D. 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E. 研究成果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