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考试 >> 幼儿教师资格真题 >> 内容

2010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12-4-4 10:55:26 点击:

  核心提示:2010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______实验,这个实验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2.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______。
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为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______三个层次。
4.情感过度依赖和退行性行为是幼儿期普遍存在的行为问题,主要原因是幼儿______。
5.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幼儿喜爱的刺激或______等。
6.品德的心理结构中,______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7.假装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 ______ 。
8.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提出了______ 。
9.______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10.皮亚杰认为,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______的倾向。
11.所谓______,“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1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______ 两个方面。
13.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 。
14.______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15.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为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对学生不可以采用惩罚的办法。
2.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3.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没有本质区别。
4.心理健康是指无心理疾病。
5.在新学习的材料正式呈现之前,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是必要的,这些引导性材料被奥苏贝尔称为“组织者”。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习需要与诱因的关系是什么?
2.简述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异同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CDE
【解析】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2.ACDE
【解析】本题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CDE
【解析】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意志成分和情感成分。
4.ABDE
【解析】本题是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的考查。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5.C
【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一般认为,IQ超过l40的人属于天才。
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商的计算方法。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由计算可得答案是D。
7.ABCDE
【解析】本题是对幼儿记忆力特点的考查。幼儿记忆力的发展特点:(1)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2)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3)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且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下位学习”这一概念。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9.BCD
【解析】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了几个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
10.CDE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1.ABCD
【解析】本题是对幼儿游戏的特点的考查。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社会性、虚构性、自由性和愉悦性。
12.BCDE
【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规则游戏一般包括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四个部分。
13.ACDE
【解析】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可以把游戏分为:功能游戏、建筑游戏、假装游戏和规则游戏。
14.ABCDE
【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美国心理学家帕滕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将幼儿的游戏分为6种:无所用心游戏、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5.BCE
【解析】本题是对操作技能特点的考查。操作技能的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
16.ABC
【解析】学与教是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
17.ABCDE
【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18.ACDE
【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瓦拉斯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19.ABC
【解析】问题解决的特点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20.BCE
【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1.ADE
【解析】本题是对游戏觉醒一寻求理论相关内容的考查。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伯莱恩、哈特、埃利斯。
22.ACD
【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学习是在压力、推力、拉力的作用下驱使的。
23.BCD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操作技能的学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知识经验、讲解与示范及练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4.ABCDE
【解析】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5.ABC
【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26.ACDE
【解析】皮亚杰概括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27.ABCDE
【解析】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28.BCD
【解析】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发展移情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表情识别;(2)情境理解;(3)情绪追忆。
29.B
【解析】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
30.E
【解析】本题是对特殊事件的考查。l89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来验证形式训练说。

二、填空题
1.水下击靶
2.8一l0岁
3.诊断和治疗
4.缺乏安全感
5.剥夺某种特权
6.道德认识
7. “假定性”
8.游戏欲望说
9.学习理论
10.建构
11.图式
l2.性格类型差异
13.操作性行为
l4.程序教学
15.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言语批评或皱眉头、摇头等非言语暗示等;二是取消幼儿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或不允许幼儿做他想做的事等。要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将损害幼儿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情绪障碍等。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要以对幼儿的关心、尊重和热爱为前提。
2.答:错误。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幼儿心理学原理在幼儿教育中的简单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旨在如何理解幼儿各种活动的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答:错误。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再次,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答:错误。.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来,心 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5.答:正确。
奥苏贝尔认为,在新学习的材料正式呈现之前,介绍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是必要的。这些引导材料被奥苏贝尔称为“组织者”,它充当了新旧知识联系的“认知桥梁”。由于这些材料的呈现一般先于正式呈现的学习材料,故又称为“先行组织者”。“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其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似材料的异同,从而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四、简答题
1.答:(1)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2分)(2)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方面构成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3分)
2.答:(1)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2分)
(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如,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这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分)
3.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1分)强化在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分)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1分)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2分)
4.答:(1)相同点:二者都是幼儿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2分)
(2)不同点: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而角色游戏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印象,游戏的角色、情节、内容可以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表演游戏是为游戏自娱而进行的。它与幼儿文艺表演不同,并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而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一种游戏活动。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3分)

五、论述题
1.答: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
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2分)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一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2分)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鼓励孩子探索的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性格。(2分)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遇到的问题细心回答,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2分)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该阶段影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2分)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地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2分)
(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该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3分)
2.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3分)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幼儿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4分)①保护好奇心;②鼓励幼儿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3分)(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5分)①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比如尽可能多地说出别针的用途,即用途扩散。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幼儿深入思考,灵活应对。比如让幼儿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还可以让幼儿进行各种假设、想象。
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如贺卡、图画、各种小模型等。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④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_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⑤解难练习训练: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有着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幼儿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须付出力气进行思考或操作。幼儿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