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专题(6)

时间:2011-11-9 15:37:50 点击:

  核心提示: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专题...
10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 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103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第二句中有不觉有离伤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么?三四句于送别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妙在何处?
答: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不得不用乐观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三四两句化远为近,化两乡一乡,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
10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10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
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答: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2)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
答:合理。本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美,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华,余味无穷。
10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
]“九月句意思: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2分)
    
答: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4分)
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其它说法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10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慨。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答: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108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6分)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注释]董大:多家认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具体身世末详。高适(700—765),唐诗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并称高岑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3分)                                                                                送别诗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3分)
答: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的荒寒壮阔的景色;烘托了送别友人凄凉悲苦之氛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答少于三点扣1分;荒寒壮阔,1分;烘托了送别友人凄凉悲苦之氛围,1分)
而后两句,作者一扫前两句的落寂悲苦,表现出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1分)劝慰朋友不要为离别而难过,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一定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心朋友。同时,也是诗人对自己有这样好的朋友的而感到自慰。(2分,后一句不答亦可)能讲出道理亦可给分。
10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2分)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4分)
1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第二联的妙处(80字左右)。
答:”“两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11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语意相同即可)(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112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完成(12)题(6分)
驻马听·               
裂石穿云,玉管且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1)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B
.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
       C
.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D
.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
       E
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妙笔!
2)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3分)
答:(1A  BA项,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B项说作者听闻成边将士吹箫抒怀,没有根据;吹箫亦不妥,作品中写道玉管宜横清更洁,可见描绘的是笛子的吹奏效果。)(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3分。)
2)提示: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3分。言之成理即可。)
11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1)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2)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答:(1)属于第一种。(2分)(2)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114
、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6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2分)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4分)
答:(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11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天仙子·送春         〔北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是诗人暮年伤春之作,上阕直接抒情,下阕即景生情,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向为前人称道,请你说说其中哪两个字最见诗人的描写功夫?为什么?
答: 其中的”“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这一句生动细致的描写出云散月开,原来未必尽情显现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相对于上半阕的伤感,衬出了作者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闪烁出的一星快乐的火花。而另一方面,这两个字又都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
    
要求:三点,写出情感上对上文的衬托2分,写出对下文的呼应2分,对”“二字写景内容的准确把握2分。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