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专题(5)

时间:2011-11-9 15:37:50 点击:

  核心提示: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专题...
7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2分)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答出反衬2分,答出乐景写哀”2分)
78
、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6)
                       
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蘋:一种水草。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颈联写(1分后2,合情理即可给分):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79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字的作用。(3分)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1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2分)
   
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3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80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8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1)一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8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83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8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85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
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也没有写到,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1)仰视           低头       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
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86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在何处?
答:(1)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2)答案要点:时序交替,触景伤情;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87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在何处?
答:(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
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88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诗中第三句的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1)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精疲力尽,表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2)织女的是所织之锦不称舞人衣,实际表达了诗人对织女的同情,对奢糜生活的不满。(织女而非诗人
89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3)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答:(1诗眼有情二字。全诗扣住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        2)这首诗以喻人,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字仿佛风是急人所雷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 “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咏人”——咏有为之士)(3)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90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1)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用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91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
]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应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边疆的哀愁。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且句中花鸟更反衬出边愁。
2)这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92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答: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二字,好在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93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答: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9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9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9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
   
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 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 晚春增色。
97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答: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时一声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答:是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98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
]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 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诗的前两句用了渲染手法,用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的后两句,既表现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发了对不改 清阴的幽竹的怜爱和礼赞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10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答: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被贬谪,有家难回。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答: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10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此诗写朋友皇甫侍御来访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心中之的。
答:全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夕阳映照着偏远的荒村,深秋时节落叶纷纷,路无行客,雨断野桥,涧水乱流。在这样偏僻、孤寂的荒村,在这样一个凄清的暮秋时节,有同病相怜的朋友来访,如何不高兴。(说出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的意思,即明确本诗的表现方法,得2分,能够抓住本诗所写的典型景物(选二、三处即可)加以描述,得2分:表现出因有同病相怜的朋友来访而高兴的内容,得2分)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