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模拟测试卷及答案(1)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1﹚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展翅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jìng ) 技场。奖牌背面镶嵌( )着中国古代龙纹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 )。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yù)______。﹙2分,每错一个音节或一个字扣0.5分﹚
﹙2﹚请将划线句子工整、规范的写在田字格内。(1分,错一字扣0.5分)
2、名句积累﹙6分,每错一字扣0.5分﹚
﹙1﹚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 , 。”
﹙2﹚写出杜甫《望岳》中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如河,家书是船,家书一旦被赋予的信念支撑,便有了坚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扩张力。杜甫在《春望》中对家书的点评的句子已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家书的点评经典。请把它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5﹚《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辅助刘备父子,得到了人们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3、语言运用。(2分)
中考临近,高明想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去打篮球放松一下,妈妈着急得说:“马上要中考了,你怎么还去打球?”在这种情况下,高明怎样说才能不让妈妈生气,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某地刷出一条标语:“有粮不卖给解放军吃!”后来我党地下工作者只在这条标语中加了一个标点,就把意思变得完全相反了。其实,对原有这条标语,在中间加一个标点使其意思变得相反,有两种加法。请你在下面分别加出这两种标点。(2分)
①有 粮 不 卖 给 解 放 军 吃! ②有 粮 不 卖给 解 放 军 吃!
5、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请根据这个统计情况,完成下列各题。(2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看了这一统计表,你对同学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共2分)
①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为漫画拟一个能反映作品主题的标题(不超过6字)﹙1分﹚
②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3分﹚
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活动一:识桥】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根据所在地命名 A ,根据形状命名 B ,根据习俗命名 C
,以抒情方式命名 D 。请从下列选项中给A、B、C、D处选填合适的桥名。(只填序号)
选 项:①放生桥 ②销魂桥 ③赵州桥 ④钥匙桥
﹙1﹚我会选:A. B. C. D. ﹙1分﹚
【活动二: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2分)
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2)
(3)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8—13题。(15分)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