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专题(2)

时间:2011-11-9 15:37:50 点击:

  核心提示: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歌阅读鉴赏专题...
1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 
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16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角度举例:
A
、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
、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
、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
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
、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
17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
   (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
  
答:(1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
  (2)
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1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nb, sp;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分)
   
答:(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首尾相连。(1分)
19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2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A
、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2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2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6分)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
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答:[  ][   ]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个字)仅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
  
答:(1A  D(这两项错误同源。苏轼这首词是记实抒情,不是追忆往昔。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对异地风物不加排斥,他心胸开阔善于发现美、赞颂美。在我国词史上讴歌海南之春,苏轼开先河。)(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2)答案要点:诗人将同一个字间隔重复使用。同字,错落有致,音调明朗,突出对的渲染,另有一番情趣。(共2分,每问1分。如对这段用字有非议,言之成理亦应赋分。)
2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
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_分)
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2_分)
   
答:(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
(2)
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24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溪头卧剥莲蓬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25
、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12)题(6分)
                     书    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1)填空: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  。前者,诗中有,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
    
2)简答: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1受到压抑的正义感  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共3分。第处,1分;第处,2分,缺古代传下来1分。填写的文字意思对即可。)(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迫近。(3分。抓住末句,言之成理即可。)
2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1以景写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下鹭以声衬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这三个词分别为:2分。找对两个给1分,找对3个给2分。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1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3分。
28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酒痕分别有什么含 义?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答: 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29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1)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2)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3)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4)对仗自然、工整。(答出三点即可分,每点2分)
30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
]惊残:惊醒。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3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秋夜怀吴中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1)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
(2)
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
答:(1)一是用音谐,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    (2)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
3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答:用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为小动物。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令人神怡。
3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2分)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分)
  
答: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2分。答案中含三个要点,错一个点,扣1分)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2分。每一点各1分。)
3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
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2)
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意的?(2)
  
答:(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3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分享到: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