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第1题 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论争,其实质是关于( )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论证实质上是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论争。
第2题 (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主题和灵魂。因为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3题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 )。
A.班级常规管理
B.班级民主管理
C.班级平行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班级常规管理是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第4题技能领域的学习包括( )。
A.活动技能和智力技能
B.认知技能和智力技能
C.认知技能和活动技能
D.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技能可划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故技能领域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第5题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开篇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论断。
第6题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提出的根据是人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要求。
第7题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因素表现了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第8题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以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设计的课程结构是( )。
A.潜在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题干的描述符合综合课程结构的含义。
第9题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关系是( )。
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B.同步进行
C.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相对文化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文化发展在先,教育内容随后才发生变化。
第10题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者缺一不可。
第11题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 )。
A.遗传的相互作用
B.成熟的相互作用
C.环境的相互作用
D.教师的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12题制定教学策略的首要依据是( )。
A.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
B.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C.教材、教学设施和设备
D.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教学中,要首先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来制订教学策略。
第13题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第14题 “按照一定标准对被评价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结性的等第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评价方法是( )。
A.等第法
B.操行品语法
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题干表述符合等第评价法的含义。
第15题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科举制在隋炀帝时期正式确立,唐朝时得到继承和发展。
第16题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社会对个体的客观需要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直接动力。
第17题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地市一级教育局聘任。
第18题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即决定着受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
第19题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是( )。
A.结构化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结构化策略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第20题提出“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可夫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教育理论。平行教育理论是指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21题 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的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
A,B,C,E
试题解析:
课程设计包括对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第22题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参考答案】
B,C,D,E
试题解析:
沟通对于学校来说有着信息传递、控制、激励和情感交流等功能。
第23题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
A.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
D.学校物质硬件
E.学校规章
【参考答案】
B,C,E
试题解析:
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学校传统、学校仪式、学校规章。
第24题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 )原则。
A.统一要求
B.因地制宜
C.分类指导
D.按需施教
E.学用结合
【参考答案】
B,C,D
试题解析:
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原则。
第25题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是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参考答案】
A,C
试题解析: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第26题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参考答案】
A,B,C,D,E
试题解析: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一是教育即生活;二是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三是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四是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五是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六是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第27题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参考答案】
A,B,C,E
试题解析:
任聘教师的形式有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
第28题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
A.生存性
B.娱乐性
C.竞争性
D.技能性
E.教育性
【参考答案】
B,D,E
试题解析:
学校体育活动具有娱乐性、技能性和教育性等特性。
第29题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参考答案】
B,D,E
试题解析:
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直线式、职能式和直线职能式。
第30题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参考答案】
B,C,D,E
试题解析:
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第31题 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道德情感也叫思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第32题教育信息化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育信息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二是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
第33题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第34题讲授法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讲授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演、讲解四种方式,其活动侧重在教师方面。
第35题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即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的意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36题 知识与智力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这些条件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
(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论思维的形式。(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去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给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37题几十名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吗?班集体的形成有哪些基本标志?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不是;(2)①有共同目标;②有一个团结的有威信的领导核心;③有为集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④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38题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第39题简述美育的任务。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第40题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41题 儿童身心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应如何把握?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顺序性。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顺序,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不能一刀切,不能“揠苗助长”。
(2)阶段性。由于儿童在不同的学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就违反了教育工作的规律,得不到好的效果。
(3)不均衡性。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主要有两次发展的高潮:一是出生后的第一年;二是青春发育期,及少年期。少年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既有儿童的特征,又有了成人特征的萌芽,可以说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把握关键期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4)个别差异性。我们应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得到提高。
(5)整体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生命整体。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教学应该面对学生整个身心,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第42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体到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方面,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请予以分析。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a
(3)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4)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