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习题(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1题 婴幼儿0~1岁是言语的( )阶段。
A.形成
B.发展
C.创造
D.发生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解析】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在0~1岁,其中,初生~3个月是简单的发音阶段,4~8个月是连续重复同一音节阶段,9~12个月是学话的萌发阶段。
第2题 成熟学说是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 )。
A.阿诺德·格塞尔
B.弗洛伊德
C.华生
D.皮亚杰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A【解析】略。
第3题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
A.上课
B.唱歌
C.讲故事
D.游戏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第4题 ( )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发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最小差别的能力。
A.视觉集中
B.视觉敏度
C.颜色视觉
D.视觉缺陷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B【解析】题于是视觉敏度的定义。
第5题 以下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描述错误的是( )。
A.减少体育锻炼,保证儿童的人身安全
B.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加强生活护理及教养,促进入托(园)儿童的身心健康
C.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园舍、场地、设施等应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的要求
D.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并对儿童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医学矫治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A【解析】对幼儿应开展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及抗病能力;开展安全教育,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6题 0~2岁的儿童在游戏中,以肌肉活动为主,主要特征是重复、操作和自我模仿。儿童喜欢得到感官刺激,儿童重复自己行为的目的是获得乐趣,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是( )。
A.感官游戏
B.机能游戏
C.规则游戏
D.象征游戏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机能游戏也称实践游戏、练习游戏。0~2岁的儿童在游戏中,以肌肉活动为主,主要特征是重复、操作和自我模仿。儿童喜欢得到感官刺激,儿童重复自己行为的目的是获得乐趣,表现自己的能力。
第7题 ( )是指用游戏的方法来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为主。
A.讲述活动
B.谈话活动
C.文学教育活动
D.听说游戏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解析】听说游戏属于规则游戏,是用游戏的方法来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为主。
第8题 不属于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遵循的原则的一项是( )。
A.丰富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适宜性原则
D.多关注原则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解析】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
(3)丰富性原则;(4)平衡性原则;(5)效用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主体性原则;(8)启发性原则;(9)挑战性原则;(10)开放性原则。
第9题 CIPP评价模式是( )以决策为中心提出的评价模式。
A.泰勒
B.斯塔克
C.斯克里文
D.斯特弗尔比姆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D【解析】略。
第10题 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其核心是( )。
A.社区
B.幼儿园
C.家庭
D.托儿所
【参考答案】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第11题 简要回答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是: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第12题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陈鹤琴针对陶行知揭露旧教育的情形:“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活教育。其表述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第13题 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1)独立自主性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保教结合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
第14题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1)从上到下,又称上下规律,即先会抬头,然后坐、站立、走路。
(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出现离躯干远的动作。
(3)由粗到细,或是由大到小。
(4)由整体到分化。
(5)从无意到有意。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15题 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内涵。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教育学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贡献是他们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主要有两方面:
(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因此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克服由于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智力和体力的分离,避免“某种智力上和身体上的畸形化”,摆脱那种“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侵吞身体和精神上一切自由活动”的劳动状况。所以,“片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过程中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和对立,而“全面发展”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显然,在现代社会,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但这个过程的完成则有待于社会生产更高度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更高水平的完善。
(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迫使个人奴隶般服从分工的状况已经消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也已不再存在的情况下,社会成员能够自由和全面地发挥他所拥有的各方面的才能。这种人通晓整个生产系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或个人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应当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他的“人的本质观”这一基础之上的。在深刻分析了生产力、分工、私有制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之后,马克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个人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片面性的消灭归根到底取决于旧的社会分工的消灭。这些结论对教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教育必须反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总要求;其二,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对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分离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一次重大超越。
第16题 结合实际,谈一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要蕴含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教师作为管理者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第二,幼儿作为学习者具有主体地位。
(2)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班级管理应是面向全体幼儿并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的管理。(3)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而是要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民主、平等的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展开有益的活动。(4)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也可以理解为灵活性原则,要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全面,更好的发展。
以上四原则间的关系:主体性、整体性原则主要涉及管理思想,参与性和高效性原则主要涉及管理方法,四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第17题 姚诸悦、唐佳琪、丁星或三人自主结成合作小组,姚诸悦为组长。通过商量,三人决定搭游乐场中的旋转木马。
游戏开始,姚诸悦、唐佳琪、丁星或三人通过简短的商量决定要继续搭上次没完成的旋转木马。具体分工为:姚诸悦搭旋转木马的第二层,丁星或负责拿积木,唐佳琪负责搭夜间照明的灯。
姚:丁星或你去拿绿色和黄色的百变积木,等会我们要用的。
丁星或将积木拿来后就开始无事可做,直到教师介入。
唐佳琪不一会就把灯搭好了,东张西望了一会就开始用蓝色百变积木搭另外一样东西。师:姚诸悦、唐佳琪在搭什么呀?
姚:他说他要搭机器人,但这不是我让他搭的。
师:唐佳琪你搭的机器人是放在哪里的?有什么作用呢?
唐佳琪低头不语。
丁:我们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是他自己搭着好玩的吧!
请你运用幼儿游戏活动的相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谈谈上述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孩子们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合作的基本步骤和简单方法。但是,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游戏前商量不够充分。
协商是合作的前提,充分的协商能使接下来的合作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
在结构游戏前,我们都给予幼儿一定的商量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幼儿可以就搭建内容、搭建方式(包括使用何种建构材料、选用的颜色)、合作成员的分工等内容进行充分的商量。
但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往往急于开始游戏,对于商量这个环节做得不是很充分。在案例中,三个孩子商量完毕,游戏开始了,姚诸悦第一句话就是对丁星或说:你去拿绿色和黄色的百变积木,等会我们要用的。用何种积木、什么颜色,本来应该在商量阶段中,合作成员共同商议决定的。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做到充分的商量,就开始了游戏,最后导致了这样的局面——搭建材料的选择成了姚诸悦一个人的决策。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督促幼儿做到游戏前充分商量:
①观察各组幼儿商量情况,锁定经常性商量不充分的小组,采取教师旁听指导的形式,引导幼儿充分商量。
教师的旁听可以是“隐蔽”的,尽量在不影响幼儿的情况之下留意听他们的商量情况。教师的“指导”应是及时的,如发现幼儿商量有何不足之处,应在他们商量环节结束后立即进行小组交流和引导。防止幼儿经过~段游戏时间后,忘记当时的商议情况而降低引导效果。
②用多媒体手段记录两组幼儿的商量、游戏过程。运用对比教育的手段告诉幼儿充分商量的重要性。并学习较好的一组是怎么商量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2)游戏中个别幼儿对合作同伴的主导性较强。
在任何一个合作小组中,组长与组员的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组长在小组中起着协调意见想法的作用,将组员的意见协调统一成为该组的一致意见,以促进合作的顺利开展,而不能直接作为幼儿的策划者和指挥者。但在案例中,组长姚诸悦的言行都透露着他对这个小组成员的“高控制”,忽视了与成员间的商量。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 关注合作成员的组合,教师可在幼儿自主结对的基础上对一些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时需符合的原则有:
避免小组成员能力差异悬殊。如果在同一个小组一个孩子能力很强,其余孩子能力在平均水平以下,那么能力弱的孩子容易被能力强的孩子“领导”。
调整征求孩子的意见。教师在进行调整是需要得到幼儿的同意,以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组长的人选应尽量引导孩子们选择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而不是建构水平高的幼儿。因为,组长的作用在于与组员间的协调,属于同伴交往范畴。如果选择建构水平高的孩子也容易产生一言堂的现象。
②让孩子们先学会商量的语言,再用语言影响行为。
孩子们的行为往往是语言先行的,说什么样的话接下来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评环节中跟孩子们一起想想在商量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好听的话。引导幼儿不用命令式的语气,多用征求他人意见的疑问句。
(3)游戏中缺乏进一步的商量。
事实上,商量应该是贯穿于整个结构游戏始终的,最初的商量不能预计到随着游戏的进程会出现的新状况。因此,游戏时进一步的商量也十分重要。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唐佳琪搭完了最初商量时的任务,就开始自顾自搭别的东西,完全脱离了他们这个小集体。如果这时他们能就唐佳琪接下来该干什么进行商量的话,那么唐佳琪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搭没有用的机器人了。
为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能继续商量,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给孩子们讲述类似案例,以“他们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那你有什么好意见吗?”这几个问题引导孩子们发现在游戏过程中也是需要商量的。
五、活动设计题(25分)第18题 以《落叶》为题,设计一个音乐教育活动,以理论说明其中的活动目标。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落叶》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树叶落下的情景。
2.能注意聆听乐曲中“叮”的声音,掌握按节拍数数字1~4。
3.能唱出do—ti的上行、下行音阶。
4.尝试用手势和摆放树叶的高低来表现音的高低变化。
活动准备:
乐曲《落叶》、枫叶若干、有树洞的树干。活动过程:
1.故事导人,初次欣赏音乐。
(1)故事导人:小喜今天和小朋友们去秋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吃了好多好多的水果,也采了好多好多美丽的野花,到了中午,小喜到了一棵大树下,想美美地睡上一觉,这时,树上掉下什么了?
(2)教师随音乐有节奏地抛洒树叶。
2.再次欣赏,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尝试按节拍数数。
(1)“你们看到了什么?”(树叶掉下来了)“谁愿意来帮我数一数?”
(2)幼儿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风吹、落叶的情景。引导幼儿按节拍数数,并用手势表现音的高低。
3.捡树叶。
(1)“你们刚才在数树叶的时候听到了什么声音?”(叮)“那么现在听到‘叮,的声音就要把树叶捡起来。听到一个‘叮’捡几片树叶?两个呢?”
(2)幼儿听音乐进行捡树叶的表演。
4.感受上行、下行音阶,尝试摆放树叶的高低来表现音的高低。
(1)出示树干,请幼儿数数上面有几个树洞。(8个树洞)“里面住着8个小精灵。”教师用笔边唱边写上do—si的唱名。
(2)引导幼儿唱出上行和下行音阶。
(3)“请每人捡10片树叶,有几个小精灵想跟我们玩游戏?”教师唱“5—6—543—5—4—321—”,边唱边将树叶按音高来摆放。
(4)随着音乐一起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