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第1题 中学教学工作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部分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评定成绩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上课是中学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第2题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鲁纳
B.赞科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前人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题 ( )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教育学上,将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第4题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实现的。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班级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的力量实现的。
第5题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他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第6题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当今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7题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自主能力不属于技能的范畴。
第8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第9题体现孔子启发式教育的基本方法是(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D.学而时习之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孔子认为启发式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10题以下哪种学校课桌的排放方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及生生之间的交往?( )
A.秧田式
B.圆桌式
C.马蹄型
D.半圆型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暂无系统解析,你可以为此题提供解析。
第11题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
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第12题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精神或观念
B.物质环境
C.建筑与设计
D.自然生态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第13题 ( )是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的体现。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C.教育理论知识
D.文化科学知识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充分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第14题 ( )是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
A.社会意识形态
B.民族文化传统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政治经济制度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
第15题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第16题 ( )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理论
D.教育问题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17题 “藏息相辅”即主张( )。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藏息相辅是指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互配合,才能呼吸自如。比喻教学中,要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18题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这一论断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19题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法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第20题 ( )体现了教育的最高理想。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前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从而实现国家教育理想。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21题 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D.必须具有丰富经验
E.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正确答案】:
A,B,C,E
试题解析:
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必须是中国公民,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合格,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第22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正确答案】:
A,C,D
试题解析: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访、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等。
第23题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正确答案】:
A,D,E
试题解析:
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由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第24题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
A.教育场地
B.教育者
C.教育管理
D.受教育者
E.教育影响
【正确答案】:
B,D,E
试题解析: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第25题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
A.受教育的权利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E.人身自由权
【正确答案】:
A,B,C,D,E
试题解析: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儿童享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人身权除了一般保护外,还有对身心健康权、人权自由、人格尊重、隐私、名誉、荣誉等权利的特殊保护。
第26题现代教育公共性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平性
B.公益性
C.免费服务
D.大众性
E.为全体人民服务
【正确答案】:
A,D,E
试题解析: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为全体人民服务、公平性和大众性。
第27题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正确答案】:
A,B,D
试题解析:
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要;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第28题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正确答案】:
C,D
试题解析:
设计教学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学习过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29题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教育性原则
【正确答案】:
B,C,D,E
试题解析:
教育科学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第30题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正确答案】:
B,D,E
试题解析:
参观教学法是一种观摩性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第31题 教育能力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第32题培养目标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培养目标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
第33题教育理念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第34题课程评价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第35题班级授课制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36题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37题何谓说服法,运用该方法要注意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知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2)要求: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第38题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应注意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养
成具有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2)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3)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4)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5)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
第39题你认为遗传决定论的主要错误在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综上所述,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因此,不能否认遗传素质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都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它们夸大了遗传的作用,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错误的宿命论观点。
第40题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教学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教学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
(3)教学既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41题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第42题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