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 )创立的。
A.笛卡儿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4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弗洛伊德最初只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但他因为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使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领域,而成为了20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
第2题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A.教学手段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第3题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某学生把第一个肯定样例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概念的属性,每次均选择只有一个属性不同的肯定样例与第一个肯定样例相比较,他采用的是下列哪种策略?( )
A.同时性扫描策略
B.继时性扫描策略
C.保守性聚焦策略
D.博弈性聚焦策略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同时性扫描策略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样例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假设,然后再根据某一假设的反馈同时检验其他假设。它主要用于部分型的策略,它增大了工作记忆负担,实际不可行。继时性扫描策略是根据第一个肯定样例的部分属性形成一个假设,每一次只检验一个假设。它是主要用于部分型的策略,它虽然记忆负担小,但耗费时间长,不经济。保守性聚焦策略是指以第一个肯定样例的全部属性为焦点,每次形成一个假设,但所选样例只改变焦点的一个属性。它是主要用于总体型的策略,记忆负担小,信息量大,相对容易。博弈性聚焦策略是指以第一个肯定样例的全部属性为焦点,每次只形成一个假设,但所选样例改变了焦点的多个属性。它是主要用于总体型的策略,风险大,但速度较快。
第4题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在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上,生产力水平起着决定的作用。
第5题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群体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成功的标志。
第6题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干扰说
D.动机说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第7题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认为,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第8题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
D.成功-成功律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桑代克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之一,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表现在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三个方面。
第9题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落实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第10题 “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第11题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这是( )。
A.预期社会化
B.发展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反向社会化是指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
第12题 “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A.归因理论
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是通过奖励、等级评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强化理论。这里的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第13题 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
A.生存性
B.娱乐性
C.教育性
D.技能性
【参考答案】
B,C,D
试题解析:
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学校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也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
第14题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主要表现在( )。
A.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B.教育促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掘
C.教育促进了人的力量的发挥
D.教育促进了人类个性的发展
【参考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略。
第15题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包括( )。
A.展开性
B.物质性
C.内隐性
D.观念性
【参考答案】
C,D
试题解析:
就心智技能的对象而言,它是一种观念活动,如法则、规则运用自如,因此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就心智技能的形式而言,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里默默地进行,因此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就心智技能的结构而言,它是从完整到压缩、简化,因此心智技能具有简缩性。
第16题以下哪些属于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A.心理学学科性质
B.心理学方法论
C.身心问题
D.学习心理机制
【参考答案】
A,B,C
试题解析:
学习心理机制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17题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 )
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参考答案】
A,B,C,D
试题解析:
略。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第18题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参考答案】
错
试题解析: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第19题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的。(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过程,其中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第20题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无好坏之分。( )
【参考答案】
错
试题解析:
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
第21题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略。
第22题冯特创立了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
【参考答案】
错
试题解析: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第23题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略。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第24题 应激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
第25题感觉适应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感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适应现象是感觉中的普遍现象,它既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导致感受性的下降。适应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一切感觉器官的适应都是按照相似的规律来进行的。
第26题投射效应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第27题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28题反应定势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反应定势简称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反应定势容易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刻板化。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
第29题 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第30题简述遗忘的原因。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痕迹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这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 (3)动机性遗忘理论。该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 (4)同化说,这是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一种独特的解释。奥苏伯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第31题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就中学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尤为重要。
第32题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因素。
第33题舒尔曼认为专家型教师应具备哪几个方面的专门知识?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所教的学科知识;(2)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3)课程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4)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例如以最佳方法对能力差的学生解释什么是负数;(5)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6)学生学习的环境——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7)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第34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六、论述题
第35题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列举4种具有代表性的认知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认知理论是与联结理论相对立的学习理论,它更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其代表性的学习理论有: (1)早期格式塔的顿悟理论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②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表征系统主要有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三种,它们相互作用,按顺序发展,但彼此不可相互替代。 ②学习包含三个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过程:信息的获得、信息的转换及评价。 ③学习的核心内容应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的知识结构。 ④发现学习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3)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 ②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③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4)认知建构理论 ①学习是个体以原有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②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二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③合作学习可以使不同的学习者对事物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
第36题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第一,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从出生到成人,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从生理方面来看,身体的发展基本是按照“从头部向下肢”、“从中心部位向边缘方向”发展的过程。从心理角度来看,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记忆也是由无意义的机械记忆过渡到有意义记忆阶段的。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个阶段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相邻的两个阶段个体发展具有过渡性,但每个阶段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这要求教育者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还要注重培齐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第五,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这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不同个体在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以及单个个体不同方面的差异性。因此,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理解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因材施教。
七、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每题11分)
第37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第38题 1983年,加德纳在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无论是在定义、评价手段还是在目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智力的“多元智力”概念。多元智力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90年代末,该理论影响日渐广泛。2000年之后,关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译著、论著以及教育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多元智力”热潮。
问题:请分析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加德纳对智力的定义为,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即主要指建立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以下八种: (1)语言智力;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力: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4)音乐智力: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5)身体-动觉智力: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人际智力: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7)自知智力: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身的情感、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8)认识自然的智力:是指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 八种智力地位同等重要,只是在特定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八种智力相互独立,不能迁移。启示: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做到为多元智力而教、用多元智力来教、教好多元智力。突破原先的按成绩单一维度评价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长处,用适合他们的方式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不是适应学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