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考生进入考场必须携带准考证打印件和身份证,按指定的座位就座,入座后自觉将证件都放在座位左上
角,以备监考人员检查。
2、迟于开考时间30分钟者不得入场,考试开始30分钟后方可交卷退场。
3、考生交卷后应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将演算草稿纸带出或试图带出考场外,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喧哗。
一、单选题
1、()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解析]《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它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它将与教育相关的各种概念和范畴组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教育学的理论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
高。《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它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规范学科建立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分为三编,提出了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论述了借助于教
育形成儿童品德、性格的理论。《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主要观点有:
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等。《教育论》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
善。根据作者和主要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的时间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解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
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于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3年颁布了《奏
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本题应选B。
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的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暂无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参考答案:D
本题详解:[解析]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
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以及不同性质的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
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
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5、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
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
平,而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本题所指的不平衡是前者。
6、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较常人有超常的发展,这是身心发展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是指机体某一方
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例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
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
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
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是教育目的的第一层次。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第一个层次;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是第二个层次;
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第三个层次。
9、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解析]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
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
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解析]1986年6月21日,在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这一类别。
11、第一次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
定,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夸美纽斯
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他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大教
学论》中。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1835年,
他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
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
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
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2、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解析]在我国,通常从不同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1)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分为基础型
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
课程;(3)从课程选修的角度,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
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5)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
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6)从教育阶段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
课程、高中课程;(7)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因
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育是个大概念,包括学校培养人的全部工作,而教
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条基本途径。教学不同于教育,教学是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
案为C。
1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解析]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与教育是两个相互关联
又有区别的概念。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等的途径;另一方面,教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校外活
动等才能全面实现。因此,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5、通过()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解析]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共青团活动,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所开展的活动来向他们进行德育
的重要途径;(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
限制;(4)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5)班主任工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16、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
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
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这是学校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其具体方式有: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其中谈话是最
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当注意:(1)明确目的性。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个别特点,针
对问题,有的放矢,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切忌一般化,空洞说教。(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
时机。捕捉教育时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4)以诚待人。教师态度应诚恳、深情,语重心长,与人为善。
本题干中所举案例,更适合采用说服教育,但是必须遵循以上几点要求,切忌像题中班主任那样当头训斥,
以找家长和其他威胁性语言引起学生情绪抵触,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其他诸如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
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情感陶冶法;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榜
样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锻炼法均不太适合本题案例。因此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后世的
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中,()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上课是整个教学工程的中心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过程;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反馈。
19、1986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十分重视的课程教学主要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课程分类的知识点,尤其是根据课程任务的角度所作的分类。我国十分重
视基础型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培养的课程,它的内容是
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
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拓展型课程作为课程任务分类中的一种,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国家课程是根据课
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进行分类的,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
关,是国家一级课程。综合课程是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进行分类的,又称广域课程,是为了克服学科
课程的封闭性和活动课程的随意性而通过合并相邻领域学科的办法,把若干门教材组织在一门学科中综合
而成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0、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
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解析]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
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教育。
参考答案:学校
本题详解:[解析]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
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在阶级社会中,决定受教育权的是。
参考答案:政治经济制度
本题详解:[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
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教育经济制度决定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个性又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稳定性与。
参考答案:独特性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全面发展学说
本题详解:[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
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
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参考答案:主体
本题详解:[解析]学生的权利是在公民一般权利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育和学生的特点而规定的学生应
当享有和受到保障的权利。这个权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国家宪法和法律授予所有公民的权利;二是
指教育法律、法规授予尚处于学生阶段的公民的权利。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
利。
6、“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是法国社会学家的现点。
参考答案:利托尔诺
本题详解:[解析]利托尔诺(1831―1902)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
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并把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7、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参考答案:课程改革
本题详解:[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
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提供哪些教育内容,即“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的
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教学这些内容的问题,即“如何教”。
8、教学由两方面活动组成。
参考答案:教与学
本题详解:[解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
不存在。
9、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参考答案:动之以情
10、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
参考答案:埃拉斯莫斯
三、简答题
1、简述墨家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
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实用技术的传习。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
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
来追求理性知识。在教育上,墨翟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
运用富有逻辑的语言说服别人。他认为,人的言行正确与否,有三个衡量标准:第一,历史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民众的经历;第三,实践的检验。不同于儒家被动地等人上门求学的做法,墨家主张主动去教。他还
批评儒家只介绍古代典籍,而没有自己的创造。墨翟重视在继承先前经验基础上的创造,认识到了人类文
明有一个创造、继承、发展的过程。在教育方法上,墨翟重实践,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认为只
有对生活实际有用的才值得学。此外,他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
参考答案: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
等。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有些人认为是需要改造的,如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持这样的观点。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
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外铄论的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曾说过:“给
我一打健全的孩子,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
乞丐、强盗。”由于外铄论者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可以改造人的本性,
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态度、能力等观点,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
么和怎样才能有效学习。与内发论相比,外铄论虽然重视了外部环境对个体的作用,但同样走向了另一个
极端,它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发展机制,因此同样也是片面的。
3、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参考答案: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
(1)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由于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
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人身权受到特别的保护。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
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2)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如《宪法》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面发展”。
4、设定课程目标时,我们应当依据什么?
参考答案:课程目标设定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学生的研究。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①了解学
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与理想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②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③了解学生的
兴趣和个性差异。
(2)对社会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课程领域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社会生活划分为
若干有意义的方面,再分别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泰勒介绍的一种可行的分类是:①健康;②家庭;③娱乐;④
职业;⑤宗教;⑥消费;⑦公民。
(3)对学科的研究。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支柱。
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5、简述教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
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既使个体认识突破局限,扩
大知识范围,赢得认识速度,又使个体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3)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要在保证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全面统筹、
合理安排。
6、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
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教育关系,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我修
养,健全人格,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能力。同时,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师生关系的
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首先,教师应承
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应牢固树立民主思想,热爱所
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地处理问题,用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的独特
个性行为表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
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身体状况等,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感化、移情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
距离,既做学生的教师又做学生的朋友。
2、试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教学过程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教学过程主
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的间接性特点,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
系,遵循和贯彻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和要求。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
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
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条件: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
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第三,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
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
生的个别差异。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③建立
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