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
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现代教育的()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
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终身性
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3.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
4.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5.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7.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9.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10.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1.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2.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4.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15.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
A.设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与盈利之别
B.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E.“生产”过程及内容不同
2.教育的功能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3.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教育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5.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6.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7.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8.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课外辅导
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9.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B.坚持性善论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E.倡导民主德育观
10.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A.科学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自觉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_________。
2._________和_________在当今世界被人们视为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3.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解决_________问题和_________问题。
4.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发展水平是否同_________相一致。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_________、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
7._____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8._________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9.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_________为中心的策略。
10.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_________创立的,吸取认知发展论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合理内核相结合。创
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教育民主化
2.课程设计
3.教学原则
4.评价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3.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4.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共13分)
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
革命性。其中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
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2.C
【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
座中讲授教育学。
3.B
【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质量有影响。
4.B
【解析】遗传物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5.B
【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6.C
【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涉及政治问题,故属于政治素质教育。
7.A
【解析】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条件。
8.B
【解析】研究型课程由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并得出结论。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9.D
【解析】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师生进行各项教育活动,探究活动的主阵
地。
10.A
【解析】孔子最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
11.B
【解析】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知识,多是间接性的,是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
12.B
【解析】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模仿模式。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
的一种德育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
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13.C
【解析】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
境的调节。
14.C
【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
资源,主要是学生。
15.D
【解析】班级建设设计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略。
2.ABCD
【解析】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产
生反作用,即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功能。
3.ABCD
【解析】略。
4.ABCD
【解析】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特殊性,不是学校教育的功能。
5.ABCDE
【解析】由教师专业化条件可知以上选项均正确。
6.ABCE
【解析】略。
7.AB
【解析】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的具体任务来划分的。
8.ABD
【解析】略。
9.ACD
【解析】BE为体谅模式特征,认知模式重“知”。
10.ABCD
【解析】略。
三、填空题
1.卢梭
2.科技、教育
3.认识、价值
4.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5.时代性
6.授受关系
7.课程实施
8.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9.技术
10.班杜拉
四、名词解释
1.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
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自由化。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最狭义的理解是指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而最
广义的理解几乎涉及所有形式的课程变化。
3.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4.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做出判断。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答案要点】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3.【答案要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
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
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4.【答案要点】
(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
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
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
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
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
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
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
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