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 内容

2012年全国各地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选编(5)

时间:2012-10-23 11:16:33 点击:

16、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马 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 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请联系作品加以分析鉴赏。(4分)

16、(1)作者一反前人仅仅着眼于皇家的生离死别的写法,认为其实民间夫妻离散的悲惨,远甚于帝王之家。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与同情(4分)。(2)典故的活用妙用,浑然天成。白居易《长恨歌》对李、杨爱情的赞美;牛郎织女银河的阻隔;杜甫《石壕吏》里夫妻的生离死别(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分)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何联系?(4分)

17.(1)萧萧梧叶飘落,本不会有声响,飒飒秋风送爽,本是时令使然,但用了“送”字和“动”字,就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2分);诗人触景生,移情于景,让客观景物染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抒发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情(2分)。

(2)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的对照(2分);以乐景写哀,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心情(2分)。

1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春兴 城东早春

武元衡 杨巨源

杨柳阴阴细雨睛, 诗家清景在新春,

残花落尽见流莺。 绿柳才黄半未匀。

春风一夜吹乡梦, 若待上林花似锦,

又逐春风到洛城。 出门俱是看花人。

(1)两首诗都写到了杨柳。武诗首句写杨柳的“阴阴”,表现了暮春时节柳色的葱茏翠绿,第三句写春风逐柳,化无形的乡思为有形的柳丝,情深意切。杨诗。

(2)两首诗在表达诗意上一重在“情趣”,一重在“理趣”。武诗的“情趣”体现在写景。如,第二句描写残花落尽,流莺鸣唱的阑珊春意,烘托了作者的乡思之情。杨诗。

18.(1)杨诗的第二句着一“绿”字,表现了早春时节柳树的春色盎然(首句着一“清”字,表现了早春时节环境的清幽),第二句的“才”“半”二字暗示了早春时节柳色的嫩黄素淡,富有生机。(“早春”1分,“嫩黄素淡”之意1分,“生机”之意1分。) (2)杨诗的“理趣”体现在议论。三四旬借助联想,以上林苑的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喧若闹市,衬托作者对早春清新景象的喜爱。(“议论”1分,以上林苑的繁花似锦作对比1分,表达喜爱早春之情1分。)

1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谢亭送别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许浑 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同和

不同之处。(4分)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

19.(1)相同都是借对水流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了反衬的手法(2分)。不同: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1分),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1分)。(4分。意思对即可)

(2)许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风雨凄迷的景色来映衬心中的烦闷和惆帐.含蓄而富有感染力(2分),刘诗则是对照写景,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表现朋友的孤独寂寞和自己政治上失落苦闷,感情浓烈,言近旨远(2分)。(4分。意思对即可)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