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1题 可能会有一种看法认为,腐败就是鲜廉寡耻、道德败坏,有多少玄机可以分析呢?关键还是对官员思想品质的教育和考察。这当然都是有道理的,思想教育、纪律检查于是显示出重要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并应当特别看重经济学家所提供的分析。特别是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而腐败的发生不可能不与改革的制度安排相关,经济学家在腐败研究方面的理论创新就有了更贴近的现实指导意义。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对官员思想品质的教育和考察是防止腐败的关键
B.经济学家在腐败研究方面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C.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思考腐败问题
D.我们应当特别看重经济学家提出的观点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名师详解】文段”但与此同时”之后,是作者想要强调的主旨。根据”特别是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而腐败的发生不可能不与改革的制度安排相关”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发生的腐败问题需要从经济学角度去思考才能解决,因此经济学家的分析特别值得借鉴。A项不是文段表达的重点;B项属于无关选项;D项曲解了文意,并不是经济学家提出的所有观点我们都应当特别看重,而是应该重视其提出的关于腐败问题的分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2题 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 )。
A.大城市
B.小城市
C.农村
D.中西部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义务教育的认识。
【名师详解】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和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普及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因此本题选C。
第3题 “八大山人”是指( )。
A.明代八位名士的合称,因性嗜自然,喜欢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被人合称为“八大山人”
B.魏正始年间八位名士的合称,因性嗜自然,喜欢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被人合称为“八大山人”
C.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八位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D.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号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了解。
【名师详解】”八大山人”不是八个人,而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的号。朱耷本为明朝宗室,明亡后削发为僧,善于绘画。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因此本题选D。
第4题 学校在危房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侵犯了学生( )的权利。
A.生存
B.受教育
C.受尊重
D.安全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认识。
【名师详解】我国宪法与相关法律规定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题予所述侵犯了学生安全的权利。因此本题选D。
第5题 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名师详解】略
第6题 我国第一座核电站是( )。
A.秦山核电站
B.大亚湾核电站
C.岭澳核电站
D.田湾核电站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科普知识。
【名师详解】我国第一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第二座核电站,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岭澳核电站、田湾核电站都是我国后续建立的核电站。因此本题选A。
第7题 ( )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A.微格教学
B.课堂教学
C.课外教学
D.录像教学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教学模式的了解。
【名师详解】本题是对微格教学概念的考查。考生要对有关教学的概念熟记。本题选A。
第8题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作者曹禺,本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分为风、雅、情三部分,写法有赋、比、兴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文学常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项所述错误。因此本题选C。
第9题 体现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根本不同的是( )。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奉献性
D.长久性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妻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根本特征的了解。
【名师详解】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根本不同在于,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的职责是不但要教会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即所谓教书育人。因此本题选A。
第10题 作为1934年世界杯主办国首相的墨索里尼几乎包办了比赛的所有组织工作,以实现其把世界杯变为宣扬法西斯主义工具的初衷,借此重温罗马帝国辉煌,鼓吹大国崛起。这段文字表明( )。
A.墨索里尼希望重塑罗马帝国的辉煌
B.墨索里尼十分重视世界杯的举办,事必躬亲
C.世界杯曾一度成为政治的奴役和工具
D.政治人物对于体育赛事的过分关注通常包含政治目的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名师详解】“以实现……初衷”是文段主题句,墨索里尼几乎包办了世界杯的所有组织工作,是因为他将世界杯当成其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A项认为其希望重塑罗马帝国的辉煌是对文意的片面理解,排除。B项是对文意的曲解,也应排除。不能因为这一届世界杯就片面地认为过分关注体育赛事的政治人物通常都会抱有政治目的,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1题 教师在未经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拆阅或者毁坏学生的日记、信件,这侵犯了学生( )的权利。
A.安全
B.受教育
C.受尊重
D.人身自由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学生权利的了解。
【名师详解】我国宪法与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有: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教师在未经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拆阅或者毁坏学生的日记、信件,这侵犯了学生受尊重的权利。
第12题 澶渊之盟是指( )。
A.北宋与金订立的一个对于宋朝而言有屈辱性质的盟约
B.北宋与西夏订立的一个双方约定和平共处的盟约
C.北宋与大理订立的一个双方约定和平共处的盟约
D.北宋与辽订立的一个对于宋朝而言有屈辱性质的盟约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知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北宋建立后,与辽征战多年。澶渊之盟订立之前,北宋军队先是射杀了辽元帅,后又有宋真宗、寇准一行人抵达前线亲自督战,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宋军士气大涨,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宋朝接受了辽的议和提议,双方于1004年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北宋给辽割地赔款。这个盟约对北宋来说是带有屈辱性质的。因此本题选D。
第13题 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 )。
A.责令其限期改正
B.给予行政处分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对其处以罚款并责令改正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教师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因此本题选A。
第14题 一个细胞1小时分裂3个,9个小时可以把一个容器装满。请问要使分裂的细胞能装到容器的1/9,需要( )小时。
A.5
B.6
C.7
D.8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算能力。
【名师详解】一个细胞1小时分裂3个,那么2小时分裂32个,3小时分裂33个……以此类推,9小时分裂39个,这时容器装满,那么容器的1/9即1/9×39,即37,所以装到容器的1/9需要7个小时。因此本题选C。
第15题 《荷马史诗》中有大量人的神化和人化的神,下列作品中同样有类似描述的是( )。
A.《西游记》
B.《镜花缘》
C.《封神榜》
D.《聊斋志异》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西方文学作品的了解。
【名师详解】《荷马史诗》中描写了许多神,但是这些神的身上也有不少人类才应该有的缺点。中国的《封神榜》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因此本题选C。
第16题 电磁感应定律的提出者是( )。
A.法拉第
B.惠更斯
C.焦耳
D.赫兹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最先提出了这一定律。因此本题选A。
第17题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等同于
C.低于
D.不低于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义务教育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因此本题选D。
第18题 培根是( )。
A.德国哲学家
B.法国史学家
C.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D.美国小说家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外著名作家的了解。
【名师详解】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因此本题选C。
第19题 每年( )为教师节。
A.9月10目
B.10月1日
C.8月1日
D.9月9日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教师法》的了解。
【名师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条规定:“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因此本题选A。
第20题 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景色的组景手法是( )。
A.对景
B.借景
C.框景
D.隔景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的艺术鉴赏知识。
【名师详解】我国园林、建筑的组景手法多样,主要有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等。滕王阁临赣江而建,巧借赣江之景,形成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独特景色。因此本题选B。
第21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强调了(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天赋
C.后天努力
D.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影响个体发展因素的了解。
【名师详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比喻生活在良好的环境里,能得到健康的成长;而如果处在污秽的环境里,也会随着环境而变坏。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个体成长的重要影响,与“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含寓意大体相同。因此本题选A。
第22题 “落雁”指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 )。
A.西施
B.貂蝉
C.王昭君
D.杨玉环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我国古代被誉为“四大美女”的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她们享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誉。其中,“沉鱼”是形容西施的,“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闭月”是形容貂蝉的,“羞花”是形容杨玉环的。因此本题选C。
第23题 《史记》中的“世家”主要写的是哪些人物?( )
A.帝王
B.王侯
C.人臣
D.小人物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历史上重要作品的了解。
【名师详解】《史记》中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多种体裁,其中,“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因此本题选B。
第24题 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
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精英教育,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则面对大众
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
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名师详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A、C、D三项所述都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B项说法错误。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学生为教育对象,应试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第25题 从法制的角度讲,学生是( )的社会个体。
A.独立
B.边缘
C.特殊
D.从属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学生法制地位的认识。
【名师详解】从法制的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本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26题 某教员到一所中学去进行教育达标验收工作时,听了一节“培智班”的语言课。教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师讲课期间总有一位学生未经教师许可就离开座位,跑到讲台上去领读、表演,甚至跑到教师后面的饮水处去喝水。事后了解到,这位学生是“培智班”中相对聪明的学生,是同班学生中识字多、发音准、吐字清楚的一位。该任课教师也对该生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多次的教育,却无济于事。
试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并帮助这位任课教师解决这一班级教育现象。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1)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其一,由于前任教师偏爱此生,当学生类似行为开始出现时,教师不忍心严厉制止,让学习成绩的优秀掩盖了其不良的行为;其二,当教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只是通过呵斥、惩罚的方式去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没有对其应有的正确行为方式进行强化。
(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许多行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这一理论强调行为方式的获得主要是利用联想式和操作式的条件反射进行直接的强化。通俗地说就是当学生一旦有错误行为产生时,马上停止其活动,让他重复多次地去演练正确的行为。
(3)针对这一事例,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只要该生有擅自离座的行为出现,老师就要他回到座位上示范一次离座或讲话前应怎样做,在举手数秒后,老师点名方可起立,然后再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其他活动。如此强化训练五到十次,估计过一段时间后,该生的错误行为会明显减少,在离座及发言时都会举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运用强化理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时,一定要明确要改变的行为是什么,要强化形成的正确行为是什么,从而对其进行教育的“正性强化”。有的教师通过体罚、恐吓、训斥等非道德行为去强行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而非采取积极的“正性强化”,这只能产生“负性强化”,促使学生通过非道德行为的尝试去摆脱其学校生活的懊恼、沮丧和痛苦,反而增加了错误行为的出现率。
第27题 2010年3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西安市莲湖区二府庄英语老师刘老师让所带班级全班学生背诵课文。由于阳阳和另外十几名同学没有把课文背下来,刘老师就拿来一根铁棍抽打这些学生的屁股,被打的同学共有13人,其中还有2名女生。时隔多日,其中5名孩子的屁股依然青一块紫一块。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相关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了解。
【参考答案】(1)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丛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该材料中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铁棍抽打学生的屁股,既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违反了国家法律。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自身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一名让人民满意放心的教师。
第28题 某市教育局收到了一位姓张的家长的申诉信,说他在农村读初二的儿子在学校多次被校长王某体罚,身上多处受伤,要求市教育局追究该校长的责任。于是教育局派人前往调查,结果出人意料。该学校的校长是一位31岁的年轻人,工作很有干劲。3年前,被镇教办提拔为该校校长,他下决心整顿学校的组织纪律,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对学校行政人员和老师们说,你们大胆去抓,有哪些学生不听管教,你们就交由我处理。他的处理办法很简单,先关学生禁闭,然后在禁闭室内训斥学生。事情暴露后,本地一些农村干部认为校长做得对,学生不听管教就该这样做,并且站出来要为该校长担保。
针对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并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首先,这位校长下决心要整顿学校的组织纪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学生能在更好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其工作积极性和出发点是对的。但其举措显然有欠妥之处,不仅有不符合教育管理原则的地方,甚至有违纪违法之举,而且其粗陋的管理思想、简单的管理方法,不仅可能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还可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次,对于该校长的在整顿学校组织纪律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不合理措施,相关部门应该责令立即停止,并提出相应的批评和教育,改正该校长的一些不合理的整改方式。
最后,在整顿和维护学校组织纪律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良好的动机需要用合情合理、合规合法手段、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三、写作题(20分)
第29题 请以“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试题解析: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处理好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特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就学习问题的“问答”式交流,教师还应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并有针对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用看、聊、访等方法去了解学生。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访问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语言。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是对于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尤其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兴趣、提高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教师不但做学生的引路人,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如果教师随意怀疑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那么教育就无法奏效。尊重学生,才能满足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应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去热心地发现学生的潜在优势,并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孩子战胜自我、大胆实践,将这种潜能转化为孩子的现实能力,并使这种能力逐渐增强……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帮助者、鼓励者,在一路的共享欢乐、共渡难关中,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3)信任学生,做学生坚强的后盾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需要教师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才能在未来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若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则两者间缺少平等相待、倾心交流的氛围。双向交流是师生双方心与心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径。在教学中,哪怕仅仅是教师投向学生的一瞥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感光显影”。信任学生,特别是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消除隔膜,化解对立情绪,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加强双向交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以心交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彼此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