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试述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34.试述学习动机的作用。
七、教育写作题(16分)
35.请以“免费师范生政策之我见”为话题进行写作,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和尊重权威及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2. A[解析]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 D[解析]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教育的基础。
4. A[解析]桑代克最初用小鸡做实验,早于巴甫洛夫的动物实验。
5. B[解析]在桑代克体系中,动机被看作是一种在特定时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特定
准备方式。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即桑代克所谓的“准备率”。
6. C[解析]惩罚减少反应的发生,而正强化、负强化和塑造均导致行为的加强。
7. B[解析]略
8. B[解析]美国实行单轨学制,苏联与中国为分支型学制。
9. B[解析]科尔伯格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10. C[解桥]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这遵循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11. B[解析]1868年,鸟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该著作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12. B[解析]“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都舍有获得一种知识技能就可以促进其他知识技能的掌握的意思,可见所说的就是学习迁移现象。
二、填空题
13.反射
14.逻辑记忆
15.工具 外壳
16.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17.人的本性 学习心理 工作疲劳,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8.认知地图
19.班级规模的大小 班级的性质
20.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21.相对性绝对性
三、辨析题
22.[答案要点]
观点错误。教育与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教育。
23.[答案要点]
观点不确切。首先,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重要性;其次,“灵魂”的工程师体现教师工作关注学生心灵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在于,命题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暗示了一种固定的、统一的外在塑造,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易流于机械施教。
四、名词解释
24.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1)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指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用前者强化后者。(2)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正强化)或免除惩罚(负强化)。强化结果是引起行为出现频次大幅增加。
25.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人的发展起基础性作用。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
26.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27.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这种判断与评价对个体的行为动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五、简答题
28.[答案要点]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9.[答案要点]
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一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一一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30.[答案要点]
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智力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智力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智力活动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将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把每个字词一一说出,而是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
31.[答案要点]
(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别差异等。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
(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
32.[答案要点]
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辩证关系。首先,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而,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地处在统一的过程之中的。教学的教育性不仅体现于教学内容之中,还体现于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和所有方面。教学的教育性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六、论述题
33.[答案要点]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学目标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育目的为基础的,而教育目的又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是建立在对教育目的的把握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了教育目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34.[答案要点]
(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具有某种动机的个体经常自己设定某种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动机促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影响着作出何种选择,比如是玩游戏还是做作业。
(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动机决定了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热情的多少。动机越强,努力越大,热情就越高。
(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研究表明,动机决定了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并坚持下去。学生更愿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并能克服某些困难坚持完成。
(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动机影响着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工信息。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而注意在获取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起着关键作用。另外,该类学生在,必要时更易于通过其他多种途径来促进对某一任务的完成。研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力求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在机械的水平上进行。
(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获得好成绩时的自豪感就越强,而获得不良成绩时的受挫感或厌恶感也越强。学生希望被同辈群体接纳和尊重的动机越强,则属于某一群体会使他们感到欣慰,而被排斥于某一群体之外则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简言之,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某种结果得到强化而趋向它,因某种结果受到惩罚而避开它。
(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这是上述各种作用的最终体现,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最终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
七、教育写作题
35.[参考例文]
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之我见免费师范生政策作为2007年度我国教师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其出台之时就饱受争议,有批评也有赞誉。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本身也存在着制度缺陷,这势必会影响到其实施效果。因此,在招生、培养、就业环节就对免费师范生政策予以完善是必要的。
招生是入口,也是选才环节。该环节设计应集中体现在招生方案设计上,具体涉及招生指标和招生方式两个方面。首先,就招生指标而言,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全部实行免费;二是部分实行免费。就目前实行全部免费的政策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为有志于献身农村教育的学生提供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机会,但同时可能将一部分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只是不愿意去中西部或农村地区的优秀学生挡在师范专业门外,从而无形中失去获得一批好生源的机会。因此,在师范专业招生指标上应当允许免费与非免费并存,至于免费与否由学生竞争并自主选择。其次,就招生方式而言,也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将免费指标分至各省直接招收免费师范生;二是开始不分师范与非师范而按大类招生,入校后经过面试和考试等方式选拔师范类学生,入选的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接受免费或缴费教育,选择免费者则签订相关合同。
培养是育才环节。要重视和加强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环节的建设,创新教师教育新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先进性的培养方案,率先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通过改革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强化教育实践等措施,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免费师范生政策来说,学校还应当针对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做出特殊考虑,如应针对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他们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状况等。
就业是出口,也即用才环节。师范生在接受完免费的师范教育后,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到基层(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支教或从教一定年限是合理的。对此,双方应在入学阶段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以合同形式确定(如服务年限、就业区域、学校类型等)。同时,还应分别明确国家、原就读学校和接收地政府和学校的责任:如国家应当负责承担支教学生的基本工资和医疗保险福利,从而保障支教毕业生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以利于他们安心任教;原就读学校应对毕业生的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提供信息与便利(如报考教育硕士时优先录取等);接收地政府和学校应当用好这些毕业生并发挥他们的应有作用,同时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等。对于服务期满后这些毕业生如果选择继续留在当地任教的话,这些条件是否继续享受当做出明确规定。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我国刚刚起步。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培养优秀的师资、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有重大的意义。由于这项政策刚刚推行,所以我们尚不能对其做出评价,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评价、总结经验,进行不断调整,从而使这项政策逐步完善,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