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介词位置不当。改法:“对于”移到句首。
13、用钱时,要有计划,该用则用,不该用就坚决不用,要尽可能做到寅吃卯粮。
参考答案:成语使用不当。寅吃卯粮的意思是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与原句想要表达的意思相矛盾。
14、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参考答案:不合逻辑。改法:他那四句自勉诗,是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15、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
参考答案:动宾搭配不当。加快的只能是“速度”,“规模”应该是扩大。
16、千古奇方,三剂见效,专治心脏病不发作。
参考答案:否定词使用不当。专治心脏病发作,“不”去掉。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7、“杏林”用以指中医学界,“悬壶”指行医卖药。
参考答案:A
18、“客串”与“反串”意思是一样的。
参考答案:B
19、“捉刀”与现在的“请枪手”意思差不多,都是指请人代考。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暂无
20、“无出其右”与“望其项背”的意思很近。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暂无
21、“光年”是时间单位,“纳米”是长度单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暂无
22、“食色,性也”是孔子的名言。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暂无
五、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2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就”是“得到”的意思。
24、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何以战”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不以物喜”的“以”是因为的意思;“故临崩寄臣以大事”的“以”是把的意思;“以塞忠谏之路”的“以”是以至于的意思。
25、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详解:张孝基按礼数为富人办后事,故A不符合文意。
六、现代文阅读(16分)
26、 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群落”和“草菌”的含义。(2分)
①群落:
②草菌:
参考答案:①“群落”喻指人的一类情感。(1分) ②“草菌”喻指灰色暗淡的情感。(1分)
27、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 )与( );( )与( )
参考答案: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是与人的情感有关的一组反义词即可。示例:“融乐”与“孤独”;“企盼”与“绝望”。
28、结合上下文,说说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列举生活中的一个特定情境,生动说明了一个人在具有大爱情感的前提下,也可以有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要点:①大爱;②微妙琐屑(或无伤大雅)的情感瞬间。
29、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4分)
参考答案:不设统一答案。
要点:①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爱(若答“发展壮大美丽有益的情感”亦可);②抑制阴暗猥琐的情感;③芟灭排除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④容纳甚至欣赏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⑤努力改进过分粗糙枯涩和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回答出两个要点给1分,回答出三个要点给2分,回答出四个要点给3分,回答出五个要点得满分。若只答“在平衡中健康发展”,不给分)
30、 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4分)
句子: 理由:
参考答案: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比喻句如“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理由:把“过分细腻脆弱的情感”比作“森林中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病态的情感使人心灵失衡,须尽力改进。(找对比喻句2分,理由2分。没有结合语境而只答“生动形象”给1分)
31、对上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参考答案: A
七、案例分析题(6分)
32、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倍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①“中国孔子”网站;②孔子博物院;③孔子箴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这一项最有价值。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参考答案:从正面论,优点有三: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发挥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功能;③注重拓展运用语文教学资源。从反面论,不足有三: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迷住”(吸引)学生,而将许多并非必要的东西纳入课堂;②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方面,同样为了照顾学生的兴趣,过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网、看电视等活动;③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还存在着脱离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实际的问题,比如“探究性学生”活动中对“许多人不解的问题”的所谓探究。(6分,写出一点给2分。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合说,也可单就一个方面谈,只要言之有理就酌情给分)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 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本题详解:按照一般审题规则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一下。 此作文题一共有五段,前四段是材料,最后一段是提示语。 第一段:提出矛盾,小橡树愁容满面,因为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第二段:给出苹果和玫瑰的意见,其实隐藏着两种常见的人生态度,但恰恰是作文命题者所反对的。首先是苹果的态度,只知道盲目努力,完全不顾其他因素。其次是玫瑰的态度,一味以容易与否来定位人生追求。 第三段:列出小橡树的处理方式,分了三步:①让自己平静下来;②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③确定自己的使命,明确这种使命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很明显,这三步是层层递进的,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四段:描述小橡树这样做以后的结果,也有两点:充满了力量,快乐地生长。 第五段:是提示语,要围绕成长的需要来确立中心。 将上述各段解读过后,大多数孩子都能知道,成长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类似这样的思路,关键是如何写得深入呢?根据命题者的提示,不妨围绕以下两个分论点展开: (1)成长,需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2)成长,需要明确自身使命的价值。 这两个分论点都是围绕“确立自身价值”“寻求自我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类中心观点的,但又将这类中心观点细化成了两步: 第一步是对内的,即你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别人说什么或做什么,这是针对苹果和玫瑰的意见的。写这个分论点时,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在成长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要突出“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二步是对外的,即你自身使命感的确立不是一个完全个人的行为,要突出这种使命的社会性,即材料中小橡树说的“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所以,写这个分论点时,要将判定自己的使命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 分这两步论题,应该就能比较深入地将主旨表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