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考试 >> 小学教师资格真题 >> 内容

福建省2009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2-4-7 13:09:18 点击:

2009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小学及以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斯金纳认为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强化
B.顿悟
C.反馈
D.评价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4—5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勤奋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亲密感
4.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体讨论的过程.经常注意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风格属于( )
A.参与式领导
B.监督式领导
C.民主式领导
D.放纵式领导
5.个体表现出的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 )
A.意志特征
B.情感特征
C.理智特征
D.认知特征
6.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 )
A.顿悟说
B.联结说
C.认知说
D.结构说
7.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 )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交往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8.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
A.维纳
B.斯金纳
C.班社拉
D.布鲁纳
9.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的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调节说
10.运用斯坦福—比纳量表对一个8岁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测量结果其智力年龄为l0岁.那么其智商则为( )
A.80
B.100
C.120
D.125
11.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观点的是教育心理学家( )
A.奥苏伯尔
B.加涅
C.布鲁纳
D.桑代克
12.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学习属于( )
A.代表学习
B.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
D.概念学习
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这就是( )
A.举例
B.变式
C.比较
D.归纳
14.皮亚杰认为2—5岁幼儿在游戏中只有个人独立活动,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他们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公正阶段
D.守恒阶段
15.关于创造性与智力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也肯定低
D.创造性与智力是独立的
16.学习活动过程中做网络结构图是一种常用的(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7.一般认为,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通常低于( )
A.40
B.50
C.70
D.90
18.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之为(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强化学习
19.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维果茨基
B.加里培林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
20.福勒和布朗认为,最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的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自我阶段
D.关注情境阶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具有_______认知风格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2._______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3.布鲁纳强调学科的_______应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
24.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_______组成。
25.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_______,三是自我强化。
26.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_______。
27._______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28.将外在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表现出一贯的_______,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29.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_______。
30.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习惯化属于_______领域。
31.课程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_______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_______,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33.发现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思维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
3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就是_______。
35._______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36.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_______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7. 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这是_______的学生观。
38.课堂结果包括课堂情景结构和_______。
39.心理测验是_______的心理评估方法。
40.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思维发展的标志性特点是_______的形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怎样培养和组织学生的观察力?

4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3.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学习中的运用

44.学生认知风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45.影响态度和品德学的内部条件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试述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2009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心理学(小学及以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A 6.A 7.D 8.A 9.C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C 17.C 18.B 19.A 20.D

二、填空题
21.场依存方式
22.自我意识
23.基本结构
24.附属的内驱力
25.替代性强化
26.成就动机
27.关系转换理论
28.规范行为
29.道德行为习惯
30.动作技能目标
31.课堂情境
32.要达到的目标
33.创设问题情境
34.替代强化
35.评价
36.认知结构
37.建构主义
38.课堂教学结构
39.标准
40.守恒观念

三、简答题
41.(1)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训练学生按合理的顺序观察; (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报告。
42.一般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 (1)流畅性。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N--N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43.(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 (2)运用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44.学生间的认知风格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与场依存。具体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体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人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45.(1)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收到的量; (3)道德认识水平。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四、论述题
46.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提高保持效果。 (2)有效运用记忆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3)进行组块化编码。在信息编码过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方便记忆。 (4)适当过度学习。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t寸,记忆效果最好。 (5)合理进行复习。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一种是集中复习。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学习。背诵材料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阅读,一种是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