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学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是( )。
A.同辈群体 B.教师 C.父母 D.兄弟姐妹
2.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心理因素有( )。
A.文化环境 B.学校类型 C.心理发展 D.教师
3.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 )。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4.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 )。
A.社会 B.家庭 C.学校 D.教师
5.“前有狼,后有虎”是一种( )。
A.双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6.不成熟的冲突解决方式有( )。
A.重建 B.轮流 C.选择 D.逃避
7.研究发现,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分为( )。
A.三阶段 B.四阶段 C.五阶段 D.两阶段
8.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
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9.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年龄的理论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李伯黍 D.梅和哈特肖恩
10.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分为( )。
A.二阶段 B.三阶段 C.四阶段 D.六阶段
11.皮亚杰研究发现,8—10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
A.权威阶段 B.互惠或可逆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公正阶段
1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 B.高智力者,创造力也高
C.低智力者,创造力高 D.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相关
13.隐喻训练法的发明人是( )。
A.奥斯本 B.戈登 C.吉尔福特 D.戴维斯
14.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5.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
A.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B.意识到的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16.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 )。
A.规则的发现学习 B.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
C.从范例中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17.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18.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19.默多克(Murdock.D.D)的迁移率计算公式表述为( )。
A.迁移率(%)= ×100
B.迁移率(%)= ×100
C.迁移率(%)= ×100
D.迁移率(%)= ×100
20.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个性具有如下特征( )。
A.先天性与后天性 B.共同性与差异性 C.稳定性与可变性
D.独立性和统一性 E.客观性和能动性
2.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述策略
3.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E.不均衡性
4.将成功归因于任务难度低,这种归因是( )。
A.不可控的 B.可控的 C.内部的
D.外部的 E.不稳定的
5.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 )。
A.正强化 B.精神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E.直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