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总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5 分,共40 分)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A。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20 分)
9.【参考解析】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50 分)
10.【参考解析】(20 分)
(1)小华同学列出的公式-20=12t-0.5*6*t*t 中,位移-20 取值错误,可能把斜面的高度当做沿斜面上的位移。同时时间t 应该分部求解,即为沿斜面向上时间t1 和沿斜面向下时间t2。(10 分)
(2)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该题的求解方法理解,明白解题思路。
老师:我们要求物体最后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是不是需要分部求解啊,即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至停止的时间t1,和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到底端的时间t2,我们要求的t= t1+ t2,
对不对?
学生:对
老师:很好,我们先求t1,t1 怎么求解?
学生: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用公式:0=V0-at1,求出t1=2s
老师:很好,我们求出t1 等于2 s 但是大家有没有检验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2 s 时,物体会不会超过斜面顶端呢? 所以我们需要检验一下, 根据公式0-V0*V0=2as , 得出s=12m<24m,判断t1=2 s 没问题。接下来t2 怎么求解呢?是问题的关键了。
学生:需要受力分析,将加速度进行分解,求出摩擦力的加速度。
老师:非常好!我们知道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6 m/s2,它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分量a1 加上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分量a2 之和,我们知道a1=g*sin30°=5m/s2,即a2=a-a1=1 m/s2。对吧?
学生:对
老师:那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时,所受的合加速度怎么求呢?
学生:等于a1-a2=4 m/s2
老师:非常好,接下来t2 怎么求啊?
学生:S=0+0.5at22,得出t2=s
老师:很好,我们的答案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t=t1+t2=2+s(10 分)
11.【参考解析】(30 分)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问题的评价过于偏激,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电路的连接可以多种方式,告诉同学他们连接的电路正确与否的原因。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中更要注重激励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眼神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学中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10 分)
(2) (5 分)
(3)对比法让学生理解电流表内接、外接对求值的影响。
老师:上面电路图的接法即电流表外接,我们可以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1 和电路电流I1,由此我们可以求出待测电阻R1 阻止为:U1/R1
学生:对,然后呢,怎么对比?
老师:现在我们将电流表内接,测出电压表示数U2,和电流表示数I2,此时待测电阻
R2 怎么求解呢?
学生:R2=U2/I2-R 电流表
老师:我们现在对比R1 和R2 哪个值更接近25 千欧?
学生:R2
老师:我们知道,R2 更准确,为什么R2 更准确呢?为什么两个实验得到的值不一样呢?学生:因为试验一是电流表外接,实验二是电流表内接。对于该实验,电压表与待测电阻的内阻相差并不大,如电流表外接,电压表会产生分流作用,所以测得值误差会大。老师:回答的非常好!我们规定伏安法测电阻:如R 电压表>>R 待测电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负责,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较准确。(15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40 分)
12.【参考解析】
(1)
①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3 分)
②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1 分)
③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1 分)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通过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曲线运动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教师提问5 个问题,学生回答。利用复习导入法,带领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老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一项任务,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平抛运动。
(二)新课教学
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
演示实验:以任意角度向空中抛出一个粉笔头。请同学们观察粉笔头的运动轨迹,判断它的运动性质?(粉笔头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它做的是曲线运动。)分析它的受力情况?(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其他的平抛运动。
总结:在抛体运动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我们把这样的抛体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演示实验:用平抛运动演示仪演示平抛运动。
老师:请大家注意观察平抛运动的轨迹,现在请大家来分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引导同学猜想。
老师演示小锤打击弹簧金属片,抛出小球A 的,自由释放小球B 的实验。
老师带领同学观察实验,分析两个小球做的分别是什么运动?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看两球是否同时落地?(同时。)
老师:A、B 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又同时落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啊?学生:这说明了A 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性质和B 球的运动性质是一样的。B 球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老师:研究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我们再来看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先来分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老师:根据运动的独立性我们知道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受到竖直方向的运动影响。老师提示利用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猜想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
老师: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图象,我
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来获得。
老师演示并讲解平抛运动实验。将各次实验所记录的点分别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以不同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图线。引导同学找出水平分运动在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所发生的位移,观察这些水平分位移,可以得到什么规律?(这些水平分位移都近似相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结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三)巩固提高:
这样我们就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探究出了平抛运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老师板书飞机投掷物体的例题,学生作答。
(四)小结作业: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把平抛运动的规律特点条件进行总结。
讨论与交流:飞机在投递货物或实施轰炸的时候,应该在目标的什么位置开始投放货物或炸弹?(3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