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注意合理的营养;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睡眠和休息习惯,如早睡早起、安排好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等;
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水平四
懂得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和运动对环境卫生的要求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懂得环境因素与运动、健康的关系;
能够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
避免在不利于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运动。
学习领域四 心理健康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侧重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高中阶段,应侧重使学生运用体育活动方法改善心理状态。
(一)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水平目标】
水平一
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
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
水平二
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
水平三
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
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了解运动愉快感的获得对人们坚持体育锻炼的影响。
水平四
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学习压力大或烦恼时进行体育活动;
选择参加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体育活动;
选择参加有助于获得运动愉快感的体育活动;
选择参加有利于人际交往的体育活动。
水平五
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自觉运用所学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分析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
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助于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
自觉地表现出为他人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意愿和行为。
(二)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水平目标】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水平三
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对生长发育的变化(如月经等)采取坦然的态度;
消除因身体形态问题(如太胖、太瘦等)可能产生的自卑感;
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消除因运动能力较弱产生的烦恼。
水平四
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自尊和自信的意义;
认识体育活动对自尊和自信的影响;
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逐步增强自尊和自信;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
水平五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通过合理设置目标使自己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
在不断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水平六
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理解体育活动对形成积极生活态度的作用;
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表现出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三)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水平目标】
水平一
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
体验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