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班集体的培养B 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
C 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D 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17、建构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华生B 皮亚杰C 布鲁纳D 班杜拉
18、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识发展( )。
A 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B 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C 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D 能够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设
19、研究表明,大致30%的学期儿童和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
A 沉思型B 辐合型C 发散型D 冲动型
20、下列哪项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 )。
A 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B 获得公正评价权C 获得学金权D 获得申诉或诉讼权
21、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B 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C 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与终点D 逻辑的经验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
22、下面所列举的各种课程类型中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
A 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而成的“生物学”课程
B 环境教育课程C 活动课程D 中学数学课程
23、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隐性课程”,这一学术概念的是( )。
A (美)杜威B (美)克伯屈C (美)杰克逊D (美)阿普尔
24、下列描述与隐性课程无关的是( )。
A 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
B 班级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对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C 课程知识负载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
D 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25、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美)杜威B (美)布鲁纳C (英)L·斯腾豪斯 D (美)R·泰勒
26、“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7、“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 )是中心环节。
A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B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C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D 检查和巩固知识
30、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实施教学是由( )原则决定的。
A 理论联系实际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D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1、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 )的内容。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理想教育D 民主与法制教育
32、“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 )的要求。
A 自觉纪律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理想教育D 道德教育
33、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A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B 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 )规律。
A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B 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D 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3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
A 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B 知比行重要C 行比知重要D 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36、关于操作测验,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 )。
A 它是一种非文字测验B 它主要通过观察被试实际的操作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
C 这种评价主要用来检测被试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D 操作测验只适用于动作技能的评价
37、我国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的是( )。
A 校长负责制B 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 党支部负责制D 民主集中制
38、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nbsp; )。
A 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测验B 课堂提问C 课程结业考试D 升学考试
39、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 )。
A 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 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 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