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
C.幻想D.空想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
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
A.蔡澄清B.李镇西
C.程翔D.洪镇涛
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教学阅读评价
B.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着眼未来
C.自主合作探究
D.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6.外籍教师的聘任办法由()规定。
A.学校B.各地级教委
C.各省教育厅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7.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B.逻辑性
C.知识性D.创造性
8.《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的公民。
A.十六周岁B.十七周岁
C.十八周岁D.二十周岁
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
10.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D.四个等级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镂空(lòu)迸裂(bèng)游弋(yì)
B.猝然(cù)恣情(zī)归省(xǐng)
C.殉职(xùn)挑衅(tiāo)逾越(yù)
D.佛像(fú)发酵(jiào)馈赠(kuì)
1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记其数自出心裁枯躁无味
B.呕心沥血骇人听闻忍俊不禁
C.无稽之谈消声匿迹挺而走险
D.麻木不仁持迷不悟按步就班
13.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古汉语中所谓“指事”,是“汉字六书”之一,是指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B.古籍中,“江表”是指江南地区;“望”是指阴历的每月十五。
C.《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纂的一部文字学著作。
D.从诗词格律的角度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属于近体诗。
二、积累与运用(10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话解释了教师的作用,该句话是。(2分)
2.默写与填空(8分)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③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⑤余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⑦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毛泽东《沁园春·雪》)
⑧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其中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三、阅读与理解(3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团,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送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试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的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一片种子中哪一颗成了小树,至今,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经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选自人教社2000版初中语文教材)
1.文中“我感到诧异和震撼”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2个字)(2分)
2.文中的“已经长成”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2分)
3.从选文整体来看,“敬畏生命”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5个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