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师招聘网
首页 浙江教师 福建教师 江苏教师 广东教师 江西教师 安徽教师 北京教师 上海教师 天津教师 湖南教师 湖北教师 河南教师
河北教师 海南教师 重庆教师 贵州教师 辽宁教师 吉林教师 山西教师 广西教师 云南教师 陕西教师 甘肃教师 青海教师 四川教师
山东教师 内蒙古教师 黑龙江教师 宁夏教师 新疆教师 西藏教师 教师面试 说课稿 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试题 特岗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大纲
杭州教师  广州教师  长沙教师  南京教师  福州教师  南昌教师  教师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大纲  政治资料  地理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试题 >> 教育学教师试题 >> 内容

2013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前专家押测试题及答案解析(3)

时间:2012-11-24 16:47:08 点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

A.神学和哲学

B.哲学和心理学

C.哲学和伦理学

D.伦理学和心理学

2.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4.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6.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7.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8.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9.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11.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A.奏定学堂

B.南洋公学

C.乡学

D.京师同文馆

12.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

B.专门化

C.复杂化

D.多样化

13.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14.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 )。

A.八股文

B.程朱理学

C.“四书”、“五经”

D.六艺

15.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法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

A.办学经费和设备

B.办学经费和师资

C.基础设施和师资

D.经费和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

2.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表现在( )。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指向作用

D.评价作用

3.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的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4.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5.下列说法中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小学教育的对象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__________作用。

4.德育过程是__________社会化与__________个体化的统一。

5.课外活动是__________的特定范畴。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

2.课程计划

3.科技活动

4.研究能力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近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2.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简述课外小组活动的特点和组织。

4.简述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点。

5.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15分)

某小学五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的是赫尔巴特。他于1806年出版了代表作《普通教育学》,1835年又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C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狼孩的故事正是违背了个体发展的阶段性。由此可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3.C

【解析】该句是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4.A

【解析】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5.C

【解析】略。

6.B

【解析】主要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7.C

【解析】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8.D

【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9.C

【解析】考查教育体制的含义。

10.C

【解析】略。

11.D

【解析】我国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12.D

【解析】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的特点。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13.C

【解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有差别地教学。

14.A

【解析】明代以后规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15.B

【解析】经费影响着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师资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二者是实施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AD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故其本质区别是社会性和意识性。

2.ABD

【解析】小学教育目的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3.AC

【解析】文化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和课程结构的更新。

4.ABCD

【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BCD

【解析】略。

三、填空题

1.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儿童

2.语言

3.主导

4.个体品德、社会思想道德

5.教育学理论

四、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3.科技活动:这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

4.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2.【答案要点】

(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3.【答案要点】

(1)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2)小组活动的特点是: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小组活动在层次上有校级的和年级或班级的。小组人数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参加者的愿望而定,一般10~20人为宜。小组成员应为对该项活动有兴趣的学生。小组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有固定的活动日和活动时间,有辅导员的具体指导,有严格的纪律制度。小组活动的成绩可以通过汇报、展览形式展示出来,以巩固成果和推动活动的发展。

4.【答案要点】

(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

(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

5.【答案要点】

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由此也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规定了的活动。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文武教师招聘网(www.wenwu8.com)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联系QQ:799752985 浙ICP备11036874号-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