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思想品德教育
D.各科教学
2.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青内容方法的茅盾
D.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4.组织策略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5.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6.“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7.将新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次加工策略是 ( )
A.调节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心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8.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是 ( )
A.热爱学生
B.热爱事业
C.热爱家庭
D.热爱社会
9.高中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
A.职业道德信念
B.为人师表
C.班级升学率
D.依法执教
1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认定 ( )
A.初中教师资格
B.高中教师资格
C.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D.大学教师资格
11.属于教育行政法规的文件是 ( )
A.学位条例
B.上海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
C.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D.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1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速控制在 ( )
A.每分钟100字以下
B.每分钟100~150字
C.每分钟。150~200字
D.每分钟200字以上
13.学科教学目标是指 ( )
A.学科各章节教学目标的总和
B.学科各知识点教学目标的总和
C.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的总和
D.学科教学的总目标
14.“人有爱与被爱两种需要,假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发生行为问题”。这一理论是( )
A.果断纪律理论
B.行为矫正理论
C.现实疗法理论
D.目标导向理论
15.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到 ( )
A.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B.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
C.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
D.帮助后进生改正缺点
16.教学方法现代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 ( )
A.自动教学机器
B.程序教学机器
C.电视、电影
D.计算机辅助教学
17.“跳一跳,摘桃子”是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 ( )
A.难度适中
B.便于检测
C.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
D.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
18.参观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 )
A.学生亲自动手,手脑并用
B.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D.突破时空障碍
19.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 (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20.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这种评价叫 ( )
A.绝对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相对评价
D.自身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说服法包括 ( )
A.讲解
B.谈话
C.报告
D.讨论
E.参观
2.动机具有的功能包括 ( )
A.激活功能
B.分化功能
C.转化功能
D.强化功能
E.指向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 ( )
A.内容的统一性
B.相对的独立性
C.本质的阶级性
D.历史的继承性
E.现象的一致性
4.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是 ( )
A.两者的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
B.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C.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
D.两者的调整范围不同
E.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
5.板书从书写动机的角度可以分为 ( )
A.超前板书
B.文字板书
C.并进板书
D.图标板书
E.滞后板书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 )
A.课堂观察
B.自学活动观察
C.作业分析
D.问卷调查
E.学业考试
7.所谓常能,是指 ( )
A.抽象思维能力
B.外语会话能力
C.生活能力
D.电脑操作能力
E.活动能力
8.下列行为属于人格性问题行为的有 ( )
A.不守纪律
B.欺侮同学
C.孤僻
D.说谎
E.自卑
9.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有 ( )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教学内容
C.时代要求
D.学校环境
E.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情境教学法提出的依据主要是 ( )
A.情意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
B.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统一
D.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E.知识和智力相互作用
三、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榜样示范。 ( )
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人们视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 )
3.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
4.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 ( )
5.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和教师两大要素。 ( ) 6.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 )
7.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抑郁症。 ( )
8.初级中学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是指教书和升学率。 ( )
9.锐意创新的道德规范首先要求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
10.教育法律规则是由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构成的。 ( )
11.所有法律规范都存在于法律条文中。 ( )
12.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完全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便没有必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了。 ( )
13.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向课堂注人教材以外的新信息。 ( )
14.德育只具有利他性,不具有利己性。 ( )
15.团支部与班委会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 ( )
16.教学效果是评价选用教学方法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 ( )
17.教学目标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 ( )
18.学习新教材是教学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 )
19.档案袋评价的精神实质就是把学生的作业收集起来放在一起。 ( )
20.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 )
四、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2.班级管理有哪几种主要模式?
3.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4.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5.如何为学生选择和设计作业任务?
6.怎样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一位高级中学的校长在教师迎新会上语重心长地讲了下面一段话:各位在座的都是我们高中的新生力量,希望大家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更加着重培养和增强自身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因为它在选择教育行为前起着“司令官”的作用;在教育行为实施的过程中,起着“检察官”的作用;在教育行为完成后,起着“评判官”的作用。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这位校长的讲活进行分析。
2.某市一所初中在市举办的地方文化节期间,利用学校地处市中心的位置,将操场改为临时停车场,并停止了校内一切体育活动。学校还组织教师和部分高年级学生轮流疏导和看管车辆。该校校长认为这种做法既为学校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为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一举两得。
请问:这所学校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六、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第1、2小题每小题13分,第3小题12分。共38分)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对教育有根本性的影响。请问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使教育发生哪些变革?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
1.D 2.A 3.D 4.A 5.C 6.A 7.C 8.A 9.A 10.A 11.D 12.C 13.D 14.C 15.A 16.D
17.A 18.C 19.D 20.C
二、多项选择题(10 x2分)
1.ABCDE 2.ADE 3.BD 4.ABCE 5.ACE 6.ACE 7.ACE 8.CE 9.ABC 10.ABC
三、判断题(20×1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 18.√19.×20.√
四、简答题(6 ×6分)
1.【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1)班级授课制有以下几个优点:
a.教师面向班级集体进行教学,既可以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条件,又可以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它可以克服个别施教的手工业方式的弊病,平均一两个教师就可以教一个班的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b.使用通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可以保证学生学到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定期完成各方面的教学任务,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
c.有严格规定的作息时间,能劳逸结合,使师生的健康得到一定的保证。
d.对教师的文化业务基础有一定的要求,按专业实行教学分工,可以发挥教师的优势,有利于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轻教学负担。
e.教师面对大致相同水平的全班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主导作用。
(2)不足:
a.教师的教学是按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和基本相同的教学方法,面向全班学生进行的,而学生的基础条件却不完全一致,他们的认识活动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完成作业的速度各不相同。按照班级授课制组织教学活动往往不容易顾及这些个别差异。
b.班级授课制是主要强调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重视不够,往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班级授课制的这些弱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答案要点】(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
3.【答案要点】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巾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4.【答案要点】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阔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5.【答案要点】(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O(2)作业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6.【答案要点】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集体。(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五、案例分析题(2 ×8分)
1.【答案要点】(1)这位校长的讲话是对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2)这位校长的讲话体现了爱岗敬业和严谨治学的教师职业基本道德规范。(3)根据案例阐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内容。
2.【答案要点】不合法。从学校法律地位方面讲,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人的机构,具有鲜明的公益性;此外,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为了增加经济收入面停止教学活动、派教师和学生去看管车辆。
六、论述题(2×13+12分)
1.【答案要点】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有:(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予知识的观念,以及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二)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三)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信息技术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个人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栩互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3)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民主化。
2.【答案要点】(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包括实物直观和模具直观的选用、词与形象的配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答案要点】(1)分工合作,是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真正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成败是大家的荣辱;工作分配要适当,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作合理安排。(2)密切配合,是指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每个人。(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即大家在态度上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能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为此,学生必须具备两项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待人处事的基本社交技巧。(5)团体历程,是指由团体活动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