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
应位置。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3.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4.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劳动造成了()。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5.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A.导向
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7.不属于社会公益劳动的项目是()。
A.打扫校园
B.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8.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9.由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是()。
A.基础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
C.高等教育
D.成人教育
10.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本主义与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
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A.教育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3.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4.下列属于后进生的心理特征的有()。
A.强烈的荣誉感
B.不适度的自尊心
C.学习动机不强
D.意志力薄弱
5.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
A.职权结构
B.角色结构
C.师生关系结构
D.生生关系结构
E.直线职能结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
2.课程理论是根据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认知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
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谈话法可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4.学生个人档案是最常见的,其内容最常见的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5.一名教师是否能够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学制
2.教学组织形式
3.智育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简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4.怎样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论述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
他的主要观点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增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
2.D
【解析】由小学教育学制的历史发展可知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
是五四制实验。
3.C
【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4.A
【解析】略。
5.B
【解析】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6.B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
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而颜回的话正是该原则的例证。
7.A
【解析】略。
8.C
【解析】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都对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不能厚此薄彼,应该共同发展。
9.D
【解析】略。
10.B
【解析】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解析】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
2.ABCD
【解析】略。
3.ABCE
【解析】略。
4.BCD
【解析】强烈的荣誉感属于先进生的心理特点。
5.ABCD
【解析】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生生关系结构。
三、填空题
1.形象记忆
2.学科系统、个体心理特征、社会需要
3.复习谈话、启发谈话
4.文字表达式、表格调查
5.专业素养
四、名词解释
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
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问的关系。
2.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智育: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
育。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这是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他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是全面关心的,他又明确教育的目的,
熟悉教育的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2.【答案要点】
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教学原则是第
二性的,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
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3.【答案要点】
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4.【答案要点】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集体。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
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包
括以下几个部分:
(1)科目的设置。
(2)学科顺序。
(3)课时分配。
(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答案要点】
(1)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定。制定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既要考虑小学课外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又要考
虑上级机关有关的指示建议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计划确定的目标要有实现的可能,活动内容要具体,采取
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为保证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是使活动的参加者充分认识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
了解所要实施的计划和特点,实施的具体步骤、方法,以及自己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应当达到的目标要
求。
第二,加强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指导。计划实施中,学校领导要经常定期进行检查,有目的、有计划地抓
好一些典型项目,用典型人、典型事来推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对直接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同样
需要抓好典型,用典型带动更多同学参加课外活动。
第三,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总结。在工作进程中要不断积累正面与反
面材料,包括具体的数据与事实及平时对材料的分析与体会,这样,计划实施终结时,总结就会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