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永城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干部队伍结构,满足市直事业单位用人需求,根据(豫人〔2007〕55号)文件精神,经市委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0名(含不限专业5名)工作人员。特制定实施方案:本方案公示时间为2014年6月5日至6月28日。
一、招聘范围、对象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含硕士研究生)。
二、招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
3、遵纪守法,服从安排,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4、具有岗位要求的学历及相关资格条件;
5、硕士研究生30周岁以下(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
6、身体健康。
三、报名时间和办法
1、报名时间:2014年6月13日至6月28日(上午8:30-11:30,下午15:30-18:00)。
2、报名地点:永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方大道中段市委院内)。
3、报名要求:
(1)每个考生只限报考一个专业岗位,所报专业岗位应与所提供的专业岗位相一致;
(2)报名采取现场报名的方法进行。
4、报名人员应提供有效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以及高等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等相关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留学回国人员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我国驻外使(领)馆教育文化处(组)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教育部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报名时交近期同版彩色免冠照片一寸、二寸各两张。
5、报名时需填写《河南省永城市201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表》,可自行打印,所填信息必须真实无误,并提供有效的通讯方式。
6、所招聘专业岗位的报名人数与拟招聘专业岗位人数的比例不低于3:1,达不到3:1的,则相应核减拟招聘专业岗位人数;报名者可改报不限专业岗位。
7、本次招聘资格审查工作贯穿于全过程,报考人员报名时提供的信息和有关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凡提供虚假材料的,即取消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
8、资格初审合格者于2014年7月10日至7月11日(上午8:30-12:00,下午15:00-18:00)持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到报名点领取《准考证》,笔试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四、考试
1、笔试
(1)博士研究生免笔试,其得分按所报专业岗位笔试考生的最高分计算。
(2)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满分分别为100分。
(3)笔试时间:2014 年7月12日上午8:30-10:3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14:00-16:30《申论》。
(4)笔试成绩的计算办法:
笔试成绩=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成绩×50%+申论成绩×50%
(5)笔试成绩于2014 年7月30日公布。网址:http://www.ycs.gov.cn。
2、面试
(1)根据笔试成绩,按照专业岗位招聘人数从高分到低分1:1.2(小数进位) 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博士研究生按所报专业岗位进入面试,不占同专业岗位笔试人员参加面试的比例。面试满分为100分。达不到面试比例则核减专业岗位招聘人数。
(2)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
(3)面试时间、地点以面试通知书为准。
五、体检
根据考试总成绩(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按照专业岗位招聘人数等额确定参加体检人员(考试总成绩相同者,以笔试成绩高者为准)。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执行。
六、考核
对体检合格的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岗位拟聘用人员,并进行公示。
七、聘用与待遇
公示期满,办理人事代理,签订聘用合同。新聘用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聘用。正式聘用满一年考核合格的享受正科级工资待遇。
此次聘用人员由市委、市政府根据所报专业岗位和考试成绩安排使用,服务期限不少于三年,纳入财政供给。
八、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招聘工作的领导,成立永城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领导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宗岩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付卫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刘兴中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组织、纪检监察、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丁怀文兼任,办公室负责做好有关招聘的各项事宜,确保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本方案由永城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领导组负责解释。
附件一:永城市2014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专业岗位及人数一览表
附件二:永城市2014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rar
永城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领导组
二O一四年六月五日
永城市2014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专业岗位及人数一览表
专业代码 |
专 业 岗 位 |
招聘人数 |
01 |
理论经济学 |
1 |
02 |
数量经济学 |
1 |
03 |
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2 |
04 |
人口学 |
1 |
05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
3 |
06 |
新闻学、传播学 |
2 |
07 |
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
2 |
08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1 |
09 |
分析化学 |
1 |
10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1 |
1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 |
12 |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
3 |
13 |
结构工程、市政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3 |
14 |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2 |
15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1 |
16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1 |
17 |
食品科学 |
2 |
18 |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1 |
19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1 |
20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1 |
21 |
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
1 |
22 |
会计学、金融学 |
2 |
23 |
行政管理 |
1 |
24 |
不限专业 |
5 |
合 计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