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A.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苦:痛苦B.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纵:腾跃C.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官:做官D. 抵关适断,船不能行抵:碰到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B. 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C. 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D.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16. 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①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 ①③⑥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②④⑥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B. 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C. 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D. 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五、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小题。
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它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从美的东西概括出美的概念来。
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着。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得。”
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它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蒙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由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8.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2分)
A. 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B. 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C. 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D. 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E. 斑马身上的墨、白两种颜色决定了它的美
19. 指出画线部分“味外之味”的两个“味”字的不同意思。(3分)
20. 一群大学生进入一处原始森林探险,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请从美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六、写作(30分)
21.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 略
2.A[解析] 2011年2月6日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阿拉木图的巴卢安·绍拉克体育宫闭幕。哈萨克斯坦代表团获得32金21银17铜,居奖牌榜之首,中国代表团夺得11金10银14铜,位列奖牌榜第四位,日本、韩国代表团分列奖牌榜第二、第三位。
3.A[解析] 桑代克最初用小鸡做实验,早于巴甫洛夫的动物实验。
4.C[解析] 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这遵循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5.C[解析]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最系统地论述教育思想的着作,其中对于教育的作用,古代学校教育制度、教师的地位、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作了精辟而系统的论述。故选C。
二、辨析题6.[参考答案] 题干观点错误。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三、案例分析题7.[参考答案] 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张老师没有把学生当做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的努力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张老师没有把学生看做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当做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与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 A项:xié/xié, jiān/chàn,xù/chù;B项:huò/hè, xī/qī,zài/zài; C项:qiè/què,bàn/bàn,xǐng/shěng;D项:每对读音都不相同,chǔ/zhù, náo/ráo,zhuàn/chuán。
2.C[解析] 成分残缺,在“那些环境……”前加上“对”。因为此句主语为新生代农民工,“那些环境……”缺少介词,导致主语不一致。
3.C[解析] 考查对名着名篇内容的识记能力。C项错误,贾宝玉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举人,并没有在科举上经历失败,也没受到打击。
4.C[解析] A项中“没有越界不成阅读”后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B项中的问号应去掉;D项中“靠近”后的句号改成逗号。
5.D[解析] A项中的“明”表示出现,露出水面的部分;B项中的“而”用作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C项中的“西”表示向西,名词作状语。
二、填空题
6.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至剡溪
7.玉露凋伤枫树林塞上风云接地阴
8.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9.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
10. 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三、科技文阅读
11. B[解析] A项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能源价格上涨”错,可参见第二段;C项中“可以避免…的垄断”错,同时瓦斯的开发也不是为了“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参见第五段;D项中“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瓦斯,条件与结果关系颠倒,参见第六、七段。
12. D[解析] A项中“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说法错误,应为可采煤却无法采气,见第六段;B项“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与原文“观测到的大部分温度上升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可能性超过90%”不吻合,见第四段;C项“对外合作的”与原文不符,见第六段。
13. C[解析] C项中“就能够”太绝对化。
四、文言文阅读
14. C[解析] A项,“为……所苦,苦于……”;B项,释放,放走;D项,到达,抵达。
15. B[解析] 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表示“凭借”,第二个“以”表顺承,相当于“而”。C项“之”都是代词,“他”,代罗提督。D项“且”是“将,将近”的意思,副词。
16. B[解析] 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的事,都不是罗提督“足智多谋”的表现。
17. D[解析] “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参考译文:
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的智慧也足以谋划大事,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这只猴子的脸上画了张大眼睛、很丑、很奇怪的脸。第二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不来了。
(罗提督)做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盐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的船都配备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的船要追上时,就砍断绳子将毛竹发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的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的人就全部被抓获。
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多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荒野。(罗提督)半夜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的。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被困,就要被擒获了。当时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待禧恩来了再进攻。罗提督说:“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消灭。
罗提督常向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时的事,一点都不忌讳,并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一个道人路过门前说:“我有办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掉你,等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着听从他,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