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22.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 )。
A.执行成分
B.认识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
三、填空题(每空l分,共18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3.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________。
24.京师大学堂创办于________年。
2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________、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________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6.讲授法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向学生传授________。
2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反映。
2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
29.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________或________状态。
30.同化是人的一种________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________中,构成自身的新的知识系统。
31.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______、_____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32.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33.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法国。 ( )
3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 ( )
3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
36.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
37.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
38.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 )
39.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
40.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 )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41.课程
42.道尔顿制
43.想象
44.同化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5.请列举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策略。
46.发现学习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7.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48.简述男孩和女孩表现在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49.简述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5O.早读铃声响了,初二(1)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51.小张老师是初一(1)班的新任英语老师,第一次登上初一(1)班的讲台。学生在台下的反应很活跃,让小张很受鼓舞。她决定按原备课计划进行互动,就请了十位同学上讲台抢答表演会话。可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被请上讲台的同学参差不齐,一些同学反应快,另外一些由于听不懂开始做小动作、扮鬼脸。台上台下一片混乱。
请试用备课的有关知识分析张老师的失误。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通过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经典性条件反射。
2. A [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3. A [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4. C [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5. C [解析]强化是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
6. B [解析]高尔顿的典型论调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7. D [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8. A [解析]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弃仁绝义”和“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化性起伪”是由荀况提出的。
9. A [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即中学教育目的就是国家规定将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10.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1.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12.C[解析]该生测验得60分,他的智商IQ=15*(X-X)/S +100,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85。
13.C[解析]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个体产生的新的期待和要求他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
14.D[解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学记》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其中,“教学相长”蕴含着早期教育心理学的萌芽。
15.B [解析]根据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可见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
16.D[解析]根据普里马克原理,当我们运用强化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排除A;D选项是用儿童喜欢的“看电视”来刺激他原本不喜欢的“完成家庭作业”,符合普里马克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7.ACD[解析]直观性原则为教学原则。
18.ABCD[解析]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大脑也称为端脑。
19.ABCD[解析]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0.AB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21.AB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22.BCD[解析]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体验即为情感成分,自我调控即为意志成分。
三、填空题
23.维果斯基
24.1898
25.性别 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6.语言 间接经验
27.延续性顺序性
28.分析 综合
29.缺乏不平衡
30。适应 认知结构
31.加工 组织
32.概念命题
四、判断题
33.× [解析]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34.√ [解析]见韩愈的《师说》。
35.× [解析]应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6.√ [解析]略
37.√ [解析]略
38.× [解析]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才会有集中思维。
39.×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40.× [解析]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一种负强化。
五、名词解释
41.课程:课业及其进程,是实现教育目的或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科目(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42.道尔顿制: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该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生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它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43.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4.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
六、简答题
45.[答案要点]
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提高对记忆内容的兴趣;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养成自我检查,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
46.[答案要点]
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47.[答案要点]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其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48.[答案要点]
第一,女孩的言语能力比男孩更强。
第二,10岁以后,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
第三,10岁以后,男孩逐渐显示出更高的“空间~视觉,,能力。
第四,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更强
49.[答案要点]
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第二,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第三,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七、案例分析题
50.[答案要点]
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一的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或被教师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51.[答案要点]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备课的内容有: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张老师在备教材上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张老师的问题出在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即备学生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导致上讲台参与互动的学生不能好好配合,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备自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作为新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而她所设计的互动场面太大,以至于失控。总之,张老师的这堂课没有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是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