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2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六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9.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包括哪几个过程?( )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知识的评价
D.实践
三、填空题(每空l分,共8分)
30.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是教学、_________,课外,校外活动。
31.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
_________。
32.有机体觉又叫_________,是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_________时所产生的感觉。
33._________年,_________和助手西蒙发表了第一个心理取向的智力测验。
34.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35.教学组织形式
36.思维
37.教育机智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8.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39.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40.什么是韦伯定律?
41.简述高尔顿的遗传法定论。
42.简述奥苏贝尔关于遗忘理论的同化说。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3.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的多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受益?
44.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需要的
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 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你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利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45.小张老师是新任的数学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学生在台下的反应很活跃,让小张很 舞。她决定按原备课计划进行互动,就请了十位同学上讲台抢答表演会话。可是由了解学生的情况.被请上讲台的同学参差不齐,一些同学反应快,另外一些由于听不始做小动作、扮鬼脸。台上台下一片混乱。
问题:请分析本案例中小张老师教学失误的原因。
七、论述题(10分)
46.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C[解析]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绝对权威的管理而言的。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地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和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3. C[解析]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
的原则。教育个体时,教育影响应该到达集体;教育集体时,教育影响应该到达个体。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既收到教育集体效果又收到教育个人的效果。
4. A [解析]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
5. c[解析]自然属性是人的较低层次的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特有属性,是人的较高层次的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生理遗传因素带来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因此,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属性。
6. C[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7. C[解析]赫尔巴特所说的教育与教学的统一就是要将知识与道德感情的教育相结合。因此,这个过程是
一个知、情、意、行结合的过程。
8. B[解析]略
9. C[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将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的关键。
10.A[解析]古代教育并没有成为一个需要大批量培养人才的职业,并且大多数只为贵族服务。
11.A[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规律,而不能改变规律。
12.C[解析]人格尊严是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是对个人价值主客观评价的结合。
13.A[解析]性格表现于对现实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是一个人基本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是个性的核心部分。
14.B[解析]机能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15.A[解析]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人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物。
16.A[解析]激情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17.c[解析]该生测验得80 分,他的智商 ,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115。
18.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了可逆性。即具体运算阶段(——ll 岁)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19.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6 到11 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对自卑感,此年龄段正是小学阶段。
20.A[解析]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说明反应快,由“常常出错” 可知这些儿童反应的精确性差,所以这种认知方式是冲动型。
21.B[解析]道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道德的心理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22.CD[解析]按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教育评价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成绩。绝对性评价是评价标准参照不依赖于其他学生的表现,而是依赖于学生对所测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
23.ACD[解析]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4.ABCD[解析]略
25.CD[解析]略
26.ABCD[解析]略
27.ABCD [解析]无论学习心理学,还是研究心理学,都需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其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8.ABCD [解析]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9.ABC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知识的三个过程。即: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三、填空题
30.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1.个体身心发展
32.内脏感觉 内脏分析器
33.1905 比奈
34.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四、名词解释
35.答案: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课程的开设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
36.答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37.答案: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特别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教育能力。
五、简答题
38.答案: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的来进行计划和安排。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都要
受教育目的制约。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
39.答案:(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适应环境。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栽体。
40.答案: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量发生了变化(增多或减少),也会引起感觉的变化。但是,并不是刺激的所有变化都会引起感觉的变化。只有当刺激变化到一定量时,才能使我们感觉到差别。能引起这种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关系。即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反之,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小。 产生最小差别感觉,刺激物的变化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为: K=△1/I 其中,I 为原刺激量,△I 为刺激物的变化量,K 为常数即韦伯常数。
这一公式就是著名的韦伯定律。研究证明,韦伯定律只是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且不同的感觉,韦伯常数是不同的。
41.答案: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素质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42.答案:奥苏贝尔提出遗忘就其本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遗忘
有积极的遗忘和消极的遗忘,前者指高级观念代替低级观念,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后者指或者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或者由于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楚,也有可能以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
六、案例分析题
43.答案: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应采取的方法如下:(1)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学习”。(2)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4.答案: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原则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疏通原则,并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了这些原则。同时, 还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45.答案: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备课的内容有: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小张老师在钻研教材上没有什么问题。张老师的问题出在没有充分的了解学生,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导致上讲台参与互动的学生不能好好配合,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教法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作为新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而她所设计的互动场面太大,以至于失控。总之,张老师的这堂课没有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七、论述题
46.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迁移。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例如,学会了骑摩托车再学开汽车就要容易些; 学会了骑自行车反而影响学骑三轮车。这些现象都是迁移的表现。
(2)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El 常生活之中。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受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
(3)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4)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它还可以用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
解决。
(5)个性特征。从事问题解决活动的是人,是有个性特征的人,人的个性特征对解决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有远大理想、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勤奋、乐观、勇敢、顽强、坚韧、果断、勇于进取和探索的人, 能克服困难去解决许多疑难问题;而一个鼠目寸光、畏缩、懒惰、畏难、拘谨、自负、自卑、遏事动摇不定的人,解决问题往往会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