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工具性、知识性统一
B.工具性、应用性统一
C.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D.知识性、人文性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详解:暂无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 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A.拼音认读能力
B.识字写字能力
C.汉字认读能力
D.汉字书写能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详解:暂无
二、填空题
1、不见复关,__________。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参考答案:泣涕涟涟
本题详解:暂无
2、 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____________ 。(晏殊《蝶恋花》)
参考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 望尽天涯路
本题详解:暂无
3、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参考答案: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本题详解:暂无
4、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三幕话剧《____________》,采用图卷式结构,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 松二爷等鲜活的文学形象。
参考答案:茶馆
本题详解:暂无
5、仓廪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参考答案:衣食足而知荣辱
本题详解:暂无
6、 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为语法 规范的共同语言。
参考答案:北京语音 北方话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本题详解:暂无
三、简答题
1、简述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4分)
参考答案: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四个方面,答对1项得1分。)
本题详解:暂无
2、请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简单说说你对于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问题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①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养成的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之一。②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义务教育四个学段的始终。③要引导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④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详解:暂无
四、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借代,反问。
本题详解:“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是反问。
2、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这种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本题详解:暂无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6分)
自然(节选) (美)爱默生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 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 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除了我的眼睛以外)。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 我热爱那不受遏抑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 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
1、 文章第一段“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以作为“喜剧”的“舞台布置”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置”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本题详解:本题考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表现力。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解题思路: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句子对段落中心或文章主旨的突出表现)、结构、艺术手法三方面思考作答。
2、 第三段写到“站在神圣的自然面前”,作者感到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他的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
参考答案:自然的威严神圣与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博爱。
本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首先找到筛选整合的主体:内心世界(情感或感受);其次明确信息所在区域:上下文(信息要从第三自然段前后筛选);然后判断有效信息的标准:神圣自然面前――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也就是有效地信息是表现作者的情感或感受在不断地升华。 最后,按照题意整合信息作答。
3、 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标题的“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遇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自然段中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质具有同样的美丽。
本题详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解题思路: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本题要结合了“自然”在文中的象征意或比喻意来作答。
4、 简要说明第六段划线部分与第一段划线部分之间的联系。(4分)
参考答案: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进而领悟到: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伤笼罩,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
本题详解:暂无
(三)试分析《蜗牛和黄鹂鸟》的童趣特征。(8分)
1、 蜗牛和黄鹂鸟 作词:陈弘文 啊门 啊前 一棵葡萄树 啊嫩 啊嫩 绿地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地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啊树 啊上 两只黄鹂鸟 啊嘻 啊嘻哈哈 在笑他 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呀 现在上来要干什么 啊黄 啊黄鹂鸟不要笑 等我爬上他就成熟了
参考答案:口语化特征;②情景单纯;③ 夸张手法;④诙谐色彩
五、案例分析题
本题详解:暂无
1、 情景:一位教师给三年级的学生讲古诗,刚板书标题,学生就开始背诵起来了。老师说:“啊,还没给你们讲就会背了,那你们会不会写呢?学生也说“会”,老师说,那你们来写写吧!这时,学生在黑板上开始一笔一划的写,可惜这课该学的生字他一个也不会写。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开始老师这样处理古诗的教学方法可取吗?为什么?(4分)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上这节课,接下去你会怎么处理呢?www.gwyks.com公务员考试在线网(6分)
参考答案: 问题一:首先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对的。在新课标中,倡导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既然学生说自己会,当然应该张扬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去读背写,将课堂交给学生,老师作一定的补充就可以了。(得分标准:第一问答对得1分,第二问3分)问题二:假如我上,接下来,我要积极地表扬学生,你们今天的表现不错,还有几个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能将学生引导在自己的教学内容的框架内,行散而神不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可以的。(得分标准:答案应该兼顾激发学生兴趣和完成教学任务两个要点,每个要点3分。)
本题详解:暂无
六、技能应用题
1、 根据下列课文写一篇教案,要求写成简案,能够体现新课改精神,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部分。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参考答案: 余光中《乡愁》教案 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方法,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乡愁》朗读录音。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背井离乡,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2.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同胞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四、赏析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 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五、难点分析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 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六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本诗 八、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