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理定势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4.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中,心理教育学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
C.杜威
D.桑代克
2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26.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b、白菜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
27.德育过程
28.概括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29.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30.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_____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31.教学大纲又称__________,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__________的指导性文件。
32.课程从课程的组织__________,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33.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于物质的情况及__________的感觉。
34.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外界事物的__________,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35.__________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36.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7.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8.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39.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40.简述情感对人的影响。
41.简述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的两大特点。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2.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
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 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并回答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4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问题: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44.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
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六、论述题(10分)
45.试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D[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基本原理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挖掘、运用和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提倡发现学习方法。
2. C[解析]教师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然而世界上第一所师范学校出现于l7世纪的法国。
3.C [解析]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 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
4. B[解析]斯巴达的教育重视军事和公民的培育,重视女子教育;而雅典的教育更加 重视身心的和谐以及公民的教育。
5.D[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甩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同时组织其他年级的学生自学或做作业,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6. B[解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奠基时期。
7. B[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 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8. D[解析]教育评价的定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在对信息与 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因此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
9. B[解析]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的教学原则属于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
10.B[解析]赫尔巴特所建立的管理儿童的制度曾经被广泛地推行着,这种制度要求儿童绝对服从成人的权威,被称为传统式的教育理论的代表。
11.A[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12.B[解析]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因此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效度更为重要。
13.B[解析]略
14.c[解析]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5.A[解析]略
16.A[解析]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门学科各具有固定的逻辑和系统。
17.A[解析]略
18.B[解析]语出《论语•述而》。
19.A[解析]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
20.C[解析]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21.D[解析]个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人的时间知觉,成人相对于儿童其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故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
22.B[解析]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特征是:强,均衡,灵活。
23.B[解析]刻板效应就是把某人归为某一类别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也具有这个类别的特征。
24.A[解析]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本身不具备独立性以及特殊性,只是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将教育心理学看作普通心理学的附属物。
25.D[解析]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6.B[解析]将“萝卜、白菜”的概念归属于原有的“蔬菜”概念当中,使之相互联系,这显然是属于下位学习。
二、名词解释
27.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思想道德影响,以达到预定德育目的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8.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三、填空题
29.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30.教学大纲 教科书
31.学科课程标准 学科教学内容
32.核心角度
33.接触皮肤温度
34.态度 体验
35.辨别
36.前摄抑制 后摄抑制
四、简答题
37.答案: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方式要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语言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讲究艺术性。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38.答案:(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2)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39.答案:(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教育目的只能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
(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但社会本位论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40.答案: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情感反映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喜怒哀乐等情绪也就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其次,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积极的、愉快的情感能提升有机体活动的效能,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并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而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则降低有机体活动的效能,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甚至成为产生精神疾病的诱因。
再次,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方面表现出来,因而“察言观色”就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别人的思想和态度。
41.答案:(1)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趋向于目标、受目标指导的。学习产生于有目的的活动中,尽管刺激可以引起反应的发生,但学习者对刺激的主观认识指导着反应的进行。
(2)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
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学习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认知性。因为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进行认知,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案例分析题
42.答案: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工作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把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出最大效果。
43.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4.答案: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论述题
45.答案:(1)态度定势
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信息的量。
(2)道德认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对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切身体验,晓之以理。
(3)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4)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一员, 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再加上自身的选择、判断能力有限,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得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5)同伴群体
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正式的班集体、非正式的小团体等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以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