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18.民主 科学
19.上位
20.质量各级各类
21.预定意志努力
22.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23.认知一结构论
24.陈述性程序性
三、辨析题
25.[答案要点]
观点,不确切。教育研究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被作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现象必须具有潜在的探索研究价值。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因而不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26.[答案要点]
观点不确切。个别化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顾及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个别化教学,关键在于其是否为符合该生能力需要而特别设计了教学方案。所以,个别化教学不等同于个别教学,
27.[答案要点]
错误。平衡化不是指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运动过程。人不是被动地复制现实的信息.而是主动地、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信息,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转化外部事物并重新组织信息,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原有平衡被打破,新的发展开始。依次循环,不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种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
四、名词解释
28.形成性评价:是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而划分的一种学生评价形式。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具体之处,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9.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看法。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与方法的出发点和依据。
30.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3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在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五、简答题
32.[答案要点]
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33.[答案要点]
(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使教师意识到自身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2)观察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广泛地收集、分析相关的经验,特别是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教学行为,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重新概括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在明确了问题情境之后,重新审视自己,寻找新的思想和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验证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开始使用自己获取的新策略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观察其是否有效。
六、论述题
34.[答案要点]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方式。
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起点和基础,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新教师入职辅导是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是向新教师提供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在职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适应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以引导教师掌握不断涌现的现代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辅之以计算机知识、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
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主要有经常性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育改革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各类事件、自学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建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35.[答案要点]
(1)精选材料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次,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同样的学习内容,如果教材编排得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也能省时省力;如果教材编排得不好,迁移的效果差,则教师的努力也事倍功半。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似,这样有助于学>-3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感性认识。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善于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七、教育写作题
36.[参考例文]
论教师的道德形象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同时也被给予了很高的期待。公认的教师形象,有园丁,有蜡烛,将教师推上了一个很高的甚至于超人的地位,也交给了他们非比寻常的重任。当然可以说,这些形象主要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主观期待,缺少客观思考。但教师的形象究竟如何呢?
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给社会的整体印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及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理论上来讲,教师职业形象主要包括教师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教师旨在教书育人,其中育人功能高于其教书功能,对于育人来讲,主要是道德层面的。教师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都会对学生产生道德教化的作用,而教师的道德形象对学生的德育作用是非常明显和直接的。前面提到的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即是对教师道德形象的期待。
教师的道德形象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是人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等,都是强调教师应具有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如教师以校为家,公而忘私,往往立为榜样,传为佳话;而若在行为上有辱教师使命,没有起到模范作用,则为人所不齿。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高于普通从业人员,一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应当承担起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责任,要时时处处“身先士卒”、鞠躬尽瘁;二是因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视教师为自己的行事标准。比起其他人,学生更加认可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比其他人更直接、更高效。因此,社会对教师的高期待,其实折射出的是对未来一代的期待,教师有高尚的品德,一方面是对学生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然而实际的状况是什么样的?教师能交出令社会满意的答卷吗?我们看到,一些教师敬业乐群,德高望重,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中都有良好的口碑和崇高的道德形象,在关键时刻总是做出让人称道的表率;而另外一些教师的所作所为则没有那么体面。不可否认,教师也有着与常人同样的需求,面对生死存亡也会心有所动,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修养之渊与薄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着决定作用。西南联大时期,梅贻奇校长在敌机来袭时依然从容不迫,保持绅士风度,而有一些教授则完全失掉了平素的优雅,危难时刻,人的修养与素质可见分晓。也许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不应过于严苛,不能用圣人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教师。但是,既为人民教师,便应明了自己肩上那份责任,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加强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教师,是一种职业,有着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责,担当着下一代人的教育重任;也是一种高修养的象征,是一个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伟大使命的群体。如果一个教师失掉了这样一种足以为人叹服的道德形象甚至为人所鄙弃,那就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还能不能称得土是一名教师?